第一次接触到简书,是两个星期以前,在朋友圈分享的一篇自我成长类文章的结尾看到了文章来源于简书app几个字,于是便去下载。初次打开,满是新奇,看到首页推荐里面好多都是自我成长鸡汤类的文章。
这样的文章,第一次看可能觉得有茅塞顿开的感觉,看多了,就感觉作者翻来覆去用不同的故事烘托出的主旨不外乎坚持、相信自己、没有不可能之类的。然后,打开作者简介,很多90后xx少男少女,大x学生在读。什么时候,曾经被大众认为羽翼未丰的90后,年纪最大的也快奔三了,如今竟然也熬得一手好鸡汤。只是,这鸡汤背后的公信力,打了一个问号。
细想下来,其实也不奇怪,作为一个免费的写作分享平台,文章即使被收入相关专题,作者也没有稿费。哪怕你已经成为简书签约作者,也并不代表你的每一篇文章都能有稿费了。作为一个一直不依靠广告的创业公司,简书一直保持着一份文人的纯碎和坚持。那些有生活阅历的写作经验丰富的作者不难找到比简书更广的分享平台,他们没有必要在这里免费分享他们独特的难能可贵的人生收获。反而是初出茅庐的对写作有无限热忱的年轻人,他们把简书当作是一个锻炼写作水平的平台,希望借此把写作水平升上一个台阶。哪怕没有一点点酬劳,他们也乐此不疲。
注册简书一周后,昨天的一篇文章终于有破百的点击量了。对于一个新的注册用户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可喜的数字。然而,我看到这个数字并不能开心得起来。其实,这并不是一篇走心的文章,而是我在写走心的文章被专题编辑拒绝太多次以后,决定另辟蹊径,通过娱乐热点来分享个人体会。这并不是我的初衷,我的初衷是希望跟更多的人直接分享属于我的人生体会。然而,读者很容易被他们熟悉的事物熟悉的明星所吸引,而不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的励志心路历程。
说真的,在简书的第一篇正式的文章纯属小试牛刀,没想到误打误撞被收入了青春专题。那一刻,忽然觉得自己在写作方面还是有一点的天分的。然而,那篇文章的点击量最终只停留在39,一个尴尬的数字。之后,我去研究简书上面的鸡汤文,看看它们的共同点。我发现,这些文章通常都是以数个小故事连接起来的,每个小故事背后都有作者作为第三者的感悟和升华。发现规律之后,我好像打开了任督二脉,之后写的两篇文章都顺利入选有关专题了。可是,这并不是我喜欢的写作风格。在这样一样快节奏的社会,手机阅读不会占据人们太多时间,为了鸡汤而去铺垫的故事,很多在我看来是有些多余的。我更喜欢那些直抒胸臆,直接点明主旨的文章。
在写了四篇人生感悟类文章之后,我突然间才思枯竭了,我想不到还有什么值得分享的人生感悟。这四篇文章,快上万字,已经耗尽了我体内关于人生体会的所有洪荒之力了。然后,适逢奥斯卡颁奖典礼的举行,我把目光放到了娱乐八卦上面。借石头姐和加菲爱情之名,把我之前一篇走心却被拒绝的文章稍加改动,附在最后,没想到之前拒绝我的专题在改动之后反而收入了。这不得不说是喜出望外啊。
的确,在一个全民娱乐的时代,人们在繁忙的工作过后,也想得到一丝的放松。他们通过关心明星的私生活满足自己的无处安放的好奇心,而不是去看一堆出自乳臭未干的小子写的无病呻吟的鸡汤文。
如今的简书首页推荐上面,少了一点鸡汤,多了一些干货。有更多的想法、产品和创业类文章被推荐到首页上面。这也是一种改变,这也是未来简书所需要的。读者有办法选择他们喜欢看的文章,作者也有权利选择写他们擅长的文章。然而,作者想写的,不一定是读者想写的,相信在简书的平台上面,大部分既是作者也是读者,这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相互成长的过程。去学习那些点击量高的文章的优点,也要摈弃那些为了吸引眼球而哗众取巧的东西。大家来简书的初衷可能不尽相同,但是求同存异,大家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自己的观点能被更多的人所认同。
衷心希望简书能够继续蓬勃发展,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写作大牛来这里分享。越做越好,传播正能量之余,也能做出特色,做出特点,在手机分享阅读app里当那一股不可或缺的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