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内训师都希望在一天的授课后能得到学员的高度评价,这既是对内训师能力的认可,也是对其努力的肯定。可培训时长、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讲师风格等多方面因素,往往会制约学员的反馈效果。因此,如何调动学员的兴趣,提升学员的好感,就成为内训师们的必修课。
学员都希望能够听的开心,让课堂时间过的更快,而这也是内训师所必备的能力。在通常情况下,只有少数学员是积极主动的类型,很大部分人需要靠内训师调动气氛。曾经见到一个内训师,刻意致力于如何把学员逗笑,希望借此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可一个个拙劣的表演换来的却是大家的面无表情。
确实,培训时最重要的,就是要“自然”。
在自然中寻找自己的风格,在自然中设计调动氛围的套路,在自然中获得学员的喜爱和认可。毕竟成人培训都希望能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中完成,而这种环境只有做好充分准备的内训师才能营造出来。
其实,学员并不总是抱着挑剔的心态来看内训师。虽然大部分的培训我们都未必情愿参加,但一个优秀的内训师,应当学会从容面对任何类型的学员。而且当学员的情绪随着讲师的设计逐渐高涨的时候,讲课就变成了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但这些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上周有幸参加了单位举办的为期四天的内训师培训,总结了以下几点和大家分享。
第一、好的开场是成功的一半。
破冰!所谓破冰,就是为了逐渐消除学员对内训师的疏离感。破冰最好能够通过语言暗示、讲师分享及学员参与这几方面同时进行。因此,互动是必须的。光靠内训师的自我介绍、建立威信、营造同理心,虽然也能起到让学员放松的作用,但往往不如让学员动起来更有效果。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很多内训师会将事先分组,在现场拟定组名和小组展示作为破冰有效手段的重要原因。当内训师和学员有了直接且轻松的互动之后,现场氛围立刻就会轻松很多,学员的态度也没有那么抵触。
第二、灵活运用辅助手段。
我曾听过不少沉闷的课程,这绝对是对学员耐性的一种考验。要知道,不断克制自己不去犯困、不去看手机、不去聊天,还要做出一副专注倾听的样子,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
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克服呢?
这时候,就需要灵活运用辅助工具,而一些必不可少的“梗”就能发挥作用了。所有的游戏、研讨、抢答这些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并不是为了让学员参与而参与,这些“梗”不仅要有趣味性,更要有一定的思考性,还要能和课程的内容紧密相连。同时,这些“梗”还要有一定的节奏感,均匀分布在课程始终,让学员的兴趣点不断被激发,又不会因为某一段时间过度密集而喧宾夺主。
第三、实用性是学员认可的重要标准。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社会,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完整或碎片信息,对于理论的接收途径,也比以往只能通过书本学习多了很多。当内训师讲授的内容是学员早已知道的信息时,学员的配合度就会下降。
如何与实际工作结合?使用什么工具?如何做好追踪与评价?这些才是真正实用的东西。只有把这些放在学员面前,他们才会觉得你讲的东西不会离他们很遥远,才有学以致用的机会。一旦学员感觉自己听到的是有用的信息,很自然地,对内训师的认同感也会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