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难,难写作,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学生而言,作文难。对于教师来讲,论文也难。其实际上,教师的写作是走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我们都在写作的过程中,去追求所谓的高大上的论文写作。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找不到合适的写作方法,打不开写作的思路,从而写不出高质量的文章。于是,在日常教学中就不去写,也不敢去写,甚至连动笔的念头都没有了,也就出现了写作难,难写作的被动局面。
其实际上,关于写作,也是可以找到一些捷径可以走的,并非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写。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写什么?怎么去写呢?我想,更多的应该是写教师的工作经验,写教师的生活经验,写教师的教育成果,写教师与学生间的教育故事等等,它都可以成为教师写作的内容,成为我们写作的方向。
至于怎么写?我想,这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应该依据个人的喜好而做选择。老舍先生给我们的建议是:要想做好写作这门功课,得先从写好一件生活小事做起,不要好高骛远。只有基础打牢了,慢慢的就能写得更好了。如何写好一件小事呢?其实也不容易,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写自己真知道的事情,不知道的事就要少写,甚至不要写。这话怎么理解呢?比如说:一个语文老师非要去写数学的话题,难度就会不小,写出来的文章可能就只是浮于表面的空话或是套话,很难写成真情实感,更不能把问题写得深入透彻,其价值也不大。而如果写语文教学方面的东西,又是自己擅长的领域,写出来的文章可能就会思路清晰,有条有理。就会融入作者的真情实感,有思想的高度,就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读的人多,就可能成为“经典”。其实际上,写东西就应该有生活经验才行,做什么就写什么,怎么做就怎么写。即便是所写的主题很小,但仍然可以让读者懂得其中的大道理,也就是写作的价值。老舍先生说:只要写得深刻,范围小点没有关系。若能好好地写出一篇反映真实生活的文章,把所知道的一件事写成好看的故事,让看到的读者都受到感动,获得了生活的正能量,就是一个大功劳。二是要写出深度和广度。我们通过表象去挖掘出问题本质,对所写内容进行刨根问底,弄出个规律或是一个什么样的观点出来,这样的写作就是深度。
对于教师来讲,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做了很多的有意义的事情,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好素材。我们除去从专业化的角度去写写论文之外,还可以写写发生在工作中的一些有意义的故事。把我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融入进去,就是一些有价值的素材。如:教育随笔,教育故事, 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等,都是我们工作和生活中发生的好事情,我们只需要把它们记录下来,再稍许加工,就可以成为教学经验的一部分,成为我们教学成果的简单的总结或是梳理,就有了创作的源泉,就会成就我们的写作的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