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笔前犹豫了很久,自以为像我这般粗粗把《红楼梦》略过一遍的水平实在是写不出什么东西的。但转念一想,既是读了还是略写写吧也算是这个寒假做了些东西。
其实原计划这个寒假应是把《红楼梦》看上两遍的,却在看到80回后就看不下去了。后40回一开场写黛玉与宝玉说四书五经的好处、恨嫁、宝玉专心读书,人物突然脸谱化起来,好与坏变得单一。于是凭着这个借口把书丢了十几日,之后才一点点看完。
不知道是否有人和我一样曾经对书里某个人物分外喜欢高度赞叹,也对某个人物幽幽怨怨,例如宝钗黛玉。
不过现在通本看完对书里的谁都厌不起来,曹公是那么怜爱她们,里面的每个人物又都那么鲜活立体,有爱有恨有好有坏。她们也无非都是生活在这世上左右受肘掣的普通人,你想在他们身上带入什么便带入,想从中看出什么便看出,都是人性而已。
书看完之后心里隐隐的有些难受,原来荣华富贵顷刻间都会倒塌,那些如美玉一般的人儿最后也是死的死伤的伤,更何况我们这般俗人呢?
这几天一直在想我生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名与利都像《好了歌》里唱的,追来逐去不过一场空,倒不如死了干净。我不吃不喝花了两天也没有想明白活着的目的,当然也没去寻死否则就没办法在这里瞎谈了。
说到这就想提一下后40回对宝玉出家的一些交代,说宝玉参加了科举考上了举人被皇上封为真人宝钗有孕(暗后文推测可能是个男孩)。按世俗意义上来讲宝玉是给家族争了光留了后的了这个时候放弃一切激流永退脱离世俗,虽然和前80回的宝玉相差甚远倒也是符合了一些俗人的想法,譬如我。
题外话,现在我们说回曹公的部分。
《红楼梦》里有一个点让我觉得很有趣,曹公在人物的生与死上花费的笔墨格外不同。例如秦钟,在他出场时曹公用了大量笔墨描写他是如何如何俊朗如何如何才华横溢是个难得一见的风流妙人,而在他死时却只寥寥几笔说因与智能儿厮混导致伤风后病情加重没了,死的好像有些草率。有人说这是因为曹公在描写悲剧上有些力不从心,虽然不了解作者但对此我还是不敢苟同的。私以为这就是曹公想表达的,把繁华写到极致再直转而下略略几笔交代死亡给读者带来巨大反差。告诉人们一切都是虚妄,无论活着如何的肆意死了也就没了,什么也带不走什么也不会再留下,在死的那一刻众生皆同。
看完了全书我一直在想曹公的后几十回文稿会是怎么写,贾府还是被抄家,遣散部分奴仆,居家在某个郊区守着几亩薄田,宝玉出家,贾兰中举,一家人木讷的过一日算一日?
我想啊不管怎么样那一定是一种很冷静很克制的悲凉,那些生离死别一笔匆匆带过,不去刻意渲染悲苦,曹公的结局应如判词里说的那样,寒冬的一场大雪覆盖一切,所有肮脏的,美丽的,快乐的,悲惨的都被掩埋,整个世界干干净净的就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而后来年春天万物复苏,这片土地上又会发生新的故事,过去的盛世与破败都将被遗忘。
在看《红楼梦》时有些吃力,尽管是白话了,但对于一些诗词、行酒令、画作、药方、建筑布局等等依旧是不求甚解,说到这又不得不感叹曹公的厉害。
写到这全篇也就结束了,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看明白了一些什么,说实话到现在我脑子里也还乱乱的。
快毕业了,这几天想了很多也都没想出个结果,继续往前走吧,可能哪天想明白了我就激流永退了,那倒是被眷顾了。
以上拙见若有不当之处还望指出
书籍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