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跳槽到了现在这个单位,离开了体制,现在回想起来,似乎就发生在昨天。
在原来的单位,其实也是经常加班,做财务工作嘛,月底月初、年底年初,都跑不掉了的,也因此失去了好多假期,其实也习惯了。体制内其实也不错,薪酬福利、团建活动,都不错,非忙季的时候,准点上下班也是常态,其实挺享受的。
唯一的缺憾就是,体制内的温吞水,晋升和涨薪都不是完全和公司效益、个人业绩挂钩,做得好的同事,每年绩效评的好,多拿一些钱,但也很有限。做得差的同事,也混着,不会被辞退,拿的少一些,但做事轻松。
跳槽到了现在这个单位,正是看到这个行业正处在上升期,做的好的人都会比较有机会。所以在我来了之后,非常努力地工作,也确实在这半年中,岗位和薪酬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无奈,就是这边加班更严重了。
公司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工作自然很多,而且部门里以年轻人居多,加班嘛,正常的。但如果成长和加班能简单地划等号,可能就不会有这么多失落的人了。
首先公司领导、部门领导带头加班,这给大家一个无形的压力,似乎不加班就意味着不合群,所以部门的同事就出现了一个怪象,白天晃悠晃悠、玩手机、刷朋友圈,效率奇低,到了晚上吭哧吭哧开始做事,不到21、22点都不下班。
这我就不行了,我有家有娃,得回去和娃享受天伦之乐。所以每天我会给自己列出要做的事儿,尽量早做完,加班也没问题。但在不是太忙的时候,我也不会只是为了让领导满意,装模作样地赖在公司。
那么,总结一下。
一、目标
要明白一点,加班不是目的、讨好领导也不是目的,甚至于升值加薪也不是目的,成长才是我们的目的。如果我们偏离了这个目标,简单通过加班与否去评价一个员工、一个管理者的能力,这是武断的,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二、手段
为了达到“成长”这个目标,加班做事肯定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但另一方面,加班不是成长唯一的方式。
我们在工作之余,去听一堂课程、去学习提升效率的方法、去找大师聊一聊下阶段的个人发展思路,这些都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成长。用公文的写法,叫做“多措并举,加强自身能力成长”。
记住,所有的方法,要能为我所用,才是一个好的方法。“加班”这种手段,我们要达到对它的掌控权,而不是让它掌控我们的人生。
三、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加班并非因为我们能力强,需要不断地去找工作做。更多的,是因为我们年轻没经验,效率低,别人一天能做完的,我们要花两天时间,质量还很糟糕。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把“不加班”作为自己的目标,不断打磨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成为别人的样本和标杆。只有你能力足够强大,在现有的工作上可以做到“不加班”,你才有资格去找更为高端的工作,才有资格去加班完成更高附加值的工作。
最后,完成S商学院第一次课程作业。
金句:“职场上,很多时候不是人越老就越有竞争力,而是越老越没竞争力。”
理由:看着扎心了。
转发的缘由:引起读者共鸣,转发的人不都是优越感,也有失落感,想寻求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