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泰国公益广告再次刷屏网络。该视频推出在短短不足一周的时间内,秒拍播放量就超过三千万,微博转发超过11万,被誉为2017年度最佳广告。看完视频的人都有一个观点:千万不要仅凭一面之词去评价任何人!
视频一开场,就是“包租婆”式的老板娘带着两个手下,气势汹汹的驾车来到名下的菜市场,市场里充斥着老板娘为收租对租客的各种指责、谩骂,来到肉摊前甚至将称直接抱起摔在地上;叫手下将摊贩的东西搬走……而反观租客个个噤若寒蝉无人敢吭声。
这样的场景惹恼了市场内的其他市民,有网友将整个画面用手机拍摄下来,随后以“市场老板娘欺负摊贩”为题迅速在视频网站上传播,网友通过手机、平板、电脑观看“曝光”视频后,瞬间正义感爆棚,纷纷留言指责老板娘,甚至进行人身攻击,进而人肉搜索不去光顾这家市场让它倒闭关门。
老板娘得知自己成为人人唾弃的“红人”后,表情十分落寞和无奈。镜头一转原来这个面相凶狠的老板娘之前的所作所为,并不是表象上看到的那样,她一直在默默的帮助摊贩们,摔烂摊贩的那个称实际上是短斤缺两的,只是为了不想让肉贩蒙骗顾客;叫手下搬走摊贩的东西,事后也是给了钱的,只是为了要照顾摊贩的生意。
前后的反差对比,不知打了多少网友的脸。我们总以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很多时候眼见并不是真实的,你看见的只是你想看见的。
看完这则广告,最先让我想到的是电影《浪潮》。这部08年面世的德国电影,探讨了人类群体的力量,当这种力量被一种声音所左右时,就会不知不觉滑向“罪恶”的深渊,哪怕一开始只是玩乐和不以为然。
不要让冲动的正义感降低了你的判断力
短短数年互联网得到高速发展,信息呈现爆发式增长,但这些信息并没有经过筛选就一股脑儿推送到我们面前,我们也没有时间和精力一一核实事情的真相。为了更快获得一手信息,我们常常选择不经思考相信事情的真实性。讽刺的是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使得我们的判断一再出错。甚至在得知事情真相后,选择性不认可事情真相。因为先入为主的思维,让我们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
2016年11月30日上午,一篇《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文中称自己5岁的女儿,被查出患有重病,但高额的医疗费用让自己无力承担。作者最终选择发文求助,如果多转发一次这篇文章,便会多增一元钱的筹款。此后该文在微信朋友圈被刷屏转发。反转:后经证实作者女儿的治疗花费并不像文中所说的那般高额,善款远超治疗所需费用,且作者本人拥有多套房产,只需出售任意一套都足以支付医疗费用。另外当地卫计委、儿童医院也作出官方通报,医保报销比例超过80%。此后,事件又经历了“将所有赞赏资金成立基金会”到四方商谈后决定原路退回等桥段。
曾经看过这篇文章后有不少网友向其伸出了援手,最后却发现自己成了一个被人玩弄于鼓掌的傻子。
作为互联网中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可以敲敲键盘、点点鼠标就轻易将观点发布与网上。可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表达自己想法的渠道和出口;可另一面也产生了很多不负责任恶意发声的宣泄。
曾经听过这么一句话:网络正在拉低人们的智商。科技日新月异,但人类的智商却愈发低下。这个观点虽然不敢苟同,但在网络舆论这件事上,却不得不承认确实如此。
因为我代表正义,所以你就该被骂!
因为我代表正义 ,所以你就该被指责!
因为我代表正义,所以你就该被曝光!
正义从来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他人的谩骂,你所代表的正义很可能只是你以为的正义,是一厢情愿充当人性审判的“大法官”的某种偏见。
我们在批判种种眼中的不良行为时,却忘了多问一句,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只是想当然的认为,弱者受欺负了,强者一定有问题。
我们多年养成了习惯性思维:坏人得志好人就要受苦,受苦的就是好人,得志的就是坏人。当他们身上再附加了富豪、穷人;高官、下属;医生、患者;城管、摊贩;教师、学生等身份后,这样的情绪会无限放大。因为这些身份正是身边常见的你我他,仿佛事件中的“弱者”就是自己,冲动的强烈正义感通过口诛笔伐的方式宣泄而出,最后得到了心理上的快感。
某人不理睬同事的示好,被说没修养。
某人因没有在公交车上礼让老人,被批不懂尊老爱幼。
某医生怒骂患者,纷纷指责医生没医德。
培根曾说过:人们喜爱谎言,不仅因为害怕查明真相的艰难困苦,而且因为他们对谎言本身具有一种自然却腐朽的爱好。或许这就是真相往往在谎言之后姗姗来迟的原因吧。
所以,下次无论遇上多么令你恼羞成怒的事情,都请冷静下来多想一想,在不了解整件事情的前提下,你可以发表你的观点,但不要轻易下结论。但愿我们能成为为善者的助手,不要成为为恶者的帮凶。
—————————————————E N D————————————————
你看到的就是我想写的
请关注公众号:不知道的真相(buzhidaode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