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读完:《必然》人类发展三部曲终结篇,看见未来

导读:

凯文.凯利,绰号KK,1952年生,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其著名的人类发展三部曲:《失控》,《科技想要什么》,《必然》成为全球畅销书。其本人是全球著名科技杂志《连线》的创始主编。

而在新书《必然》里, 凯文·凯利全面介绍了这个新物种的基因特征、所思所想、行为规则和未来走向。 换言之,他预言了未来30年哪些领域会出现重大的财富机会。 如果互联网科技是一个新生物,我们每个人,都将在这个新物种的身体里展开我们的生命历程。

这个比喻很好理解。但是难题来了:我们和那个“生物”相隔甚远。不是空间距离,而是相差了一个维度。就像蚂蚁不理解蚁巢,我们身体的一个细胞不理解我们的大脑一样,我们很难理解那个“生物”。在《必然》这本书里,凯文·凯利就是要帮我们做到这件事。他给我们指出了这个物种不断变迁的12条道路。

目录:

第一章:形成Becoming

第二章:知化Cognifying

第三章:流动Flowing

第四章:屏度Screening

第五章:使用Accessing

第六章:共享Sharing

第七章:过滤Filtering

第八章:重混Remixing

第九章:互动Interacting

第十章:追踪Tracking

第十一章:提问Questioning

第十二章:开始Begining


第一章:形成Becoming

主题:我们将永远是菜鸟。

世间万物都需要维护方能得以维持,不管是你电脑和和你汽车,如果长期搁置在那里,很可能因年久失修而损坏。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的科技产品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变得对外围设备更加依赖,数字产品需要的不仅仅是维持,更需要的是不断升级,更新着自己,它们这种自我进化的状态,我们称之为“形成“。

科技的不断进化,而且进化速度越来越快,它把我们从一个专业选手不断变为一个“菜鸟“

首先,未来30年,大部分主导我们生活的科技还没有发明出来。因此当你面对这些科技的时候,你就是一个菜鸟;其次,因为科技需要无穷尽地升级,你会一直保持这种菜鸟状态;第三,因为循环淘汰的速度正在加速,所以在你被淘汰前,你不会有足够的时间来掌握任何东西,一切都是那么措手不及。

在科技和技术的进步,新事物将以更快的速度源源不断地被发明出来,从10年前来看现在人们都手机的依赖程度不可想象,畅想未来,这种不可想象的程度将加速。新事物永远被更新的事物替代,也正是这种不满足触发了我们去创造,推动我们的成长。

我们对周围事物的不适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之一,就像乌托邦的社会没有烦恼,但因此乌托邦也没有任何机遇存在一样。与乌托邦相反的反乌托邦是一个机器残酷和不公平的世界,我们就像生活在一个大灾难环境中,或许是机器人统治世界,或者是一场毁天灭地的大灾难。

乌托邦和反乌托邦都不是我们的归宿,我们的归宿是“进托邦“,更准确地说,我们已经达到了进托邦。它是一种变化的状态,也是一种进程。

在进托邦里,事物今天比昨天好,每天都在改进,这种微小的进步既不引入注意,也不鼓舞人心,很容易被我们忽略,它产品了进步也同时制造了麻烦,可以讲我们不断进步会给我们制造更多的麻烦,同时我们解决了更多的麻烦我们也更进步了。我们可以把这种交替循环的状态成为“形成“。它是一种变化方式不断变化的进程。对于这种强烈的不稳定性带来的是,我们已经不可能预测100年的样子,因此我们对未来感到盲目。

另外一种选择是我们拥抱未来和未来的“形成“。这也正是作者写本书的目的,让我们从过去30年的进托邦缓慢前行的轨迹显现出来,给我们梳理清楚。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辨识前方,不在盲目。

作者列举了互联网在过去几十年中的发展历史例子。这些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奇迹,在当时看来是不可能的。毫无疑问,再过30年,网络会延伸至我们世界的各个物理维度,将使我们和设备交织在一起。它还会延伸进时间,今天的网络显然忽视了过去,我们在今天的网络中看到一年前的东西特别不容易,但是在未来30年,我们将拥有时间机器,可以看到任何时间的任何版本。

从你睡醒睁开眼睛的那一刻开始,网络就会尽力预测你的意图,总是快你一步给你想要的。你还可以和网络对话,让网络帮你找到你想要的信息。网络更像一种存在,到2050年,我们会把网络理解成为一种场景。

的确,对于未来来说,今天是一片广袤的处女地,我们都正在“形成“,这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最佳时机。

第二章:知化 Cognifying

主题:人工智能会连接所有电气物体。

知化:意为赋予对象认知能力。

人工智能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颠覆程度将比工业化强百倍,我们的日常行为将会被彻底改变。人工智能将改变网络、全球经济以及文明,它就像电力让很多无生气的东西活跃起来一样,我们将知化所有东西。

人工智能将向网页的免费公共内容一样廉价,比任何其他我们能想到的事情更能满足商业和科学的需求,并且很快就能自给自足。

人工智能也太可能诞生在某个超强计算机上,它会出现在网络这个由数十亿电脑芯片组成的超级组织中。它是轻巧、嵌入式、没有固定形态,而且内部的联系松散。把它的思维和我们的思维区分开来变得很困难。人工智能将连接70亿人的大脑、数万兆联网的晶体管、数百艾兆字节的现实生活数据以及整个文明的自我修正反馈循环,而且具有自身学习的能力。因此网络本身将会知化成为一种完善速度惊人的事物。

这种新兴人工智能的到来,它将无处不在,而且跟我们形影不离,就像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的屏幕一样。我们k可以肯定的说,知化是必然的,因为它已经近在咫尺。2009年以来,人工智能已经吸引了超过170亿美金的投资,脸书、谷歌、微软、英特尔等科技公司都在人工智能领域大肆投入。谷歌在2002年就已经开始布局人工智能,作者预测2026年,谷歌将拥有一个无可匹敌的人工智能产品,而这个产品当然不是搜索。

近期三大突破开启了人工智能时代:

第一:廉价的并行计算

和人类大脑一样,计算机的并行计算能力正在越来越强大,而且越来越廉价。

第二:大数据

人工智能之所以得以突破,部分是因为对全世界令人难以置信的海量数据的收集为人工智能的训练提供了条件。

第三:更好的算法

数字神经网络在上个世纪50年代发明,识别一张人脸需要数百万个神经元的组合使用,然而到2006年,多伦多大学的杰夫.辛顿对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深度学习”算法。数年后当深度学习算法被移植到GPU集群上时,运算速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由并行计算能力、海量大数据、以及深度学习算法组成的这场完美风暴,让酝酿了60年的人工智能仿佛一夜之间获得成功。这样下去,越来越多人使用人工智能,它将越来越聪明,这样循环往复,人工智能的时代将近在咫尺。

一家公司进入良性循环之后,它将变得势不可挡,以至于未来在新兴竞争对手越来越难超越。未来的人工智能将由2-3家寡头公司主导,并以基于云端的多用途商业产品为主。

今天,不断涌现的人工智能的思维方式与人类不同,它们在完成诸如下国际象棋、开车和描述一张照片的内容等我们曾经认为只有人类才能做的事情上,使用的方法也与我们不同。脸书网通过加强它们的人工智能,能让它在看过一个人的照片后就能从网上约30亿人的照片中识别出这个人,这显然是人脑不可能做到的。

人脑的不擅长做统计,所以我们制造出帮助我们统计的机器设备。

在一个联系紧密的世界中,不一样的思维是创新和财富的来源。商业动机与工业力量相关的人工智能无处不在。当我们开始发明新的智能种类和新的思维方式时,将获得巨大回报。

人工智能(AI)也可表示为异类智能,宇宙中有十亿颗类似地球的星球,我们无法确定未来200年内是否会遇到地外生命,但我们可以确定,我们100%确定会制造出一个人工智能,当我们面对这些人工智能将和遇到外星人一样,我们会受益也会面临挑战,就像霍金和埃隆.马斯克一样,他们担心的一样人工智对我们人类来说可能是一个错误。

我们甚至会在未来30年,陷入一个身份危机,不断扪心自问人类的意义是什么。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产效率和产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他帮助人类丞相定义人性。我们需要人工智能告诉我们:我们是谁?

在未来的几年,机器人将越来越受到关注,他们已经开始低调地走人我们的日常生活,不久,更张扬、更聪明的机器人必将出现。它的到来可能就像今天的智能手机一样直接颠覆我们的生活。试想,未来10个工人中有7个是机器人,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或许我们很难想象,在本世纪结束前,如今的70%的职业可能被机器人替代,而且是必然趋势,一切只是时间的问题。我们正处在转折点上。

未来的机器人将更灵活,更智能、更廉价。我们根据人类和机器人的关系把工作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人类能从事但机器人表现更佳的工作。比如程序化的工作,如生产制造业。

第二类:人类不能从事但机器人能从事的工作。机器人+自动化将主要通过承担人类无法胜任的工作,比如需要精密计算和统计等类似工作。

第三类:人类想要从事却还不知道是什么的工作。在机器人和计算机的辅助下,我们得以完成150年前人类无法想象的事情,比如今天我们可以通过手术摘除内脏上的肿瘤,录制婚礼视频,让登陆车在火星上行驶。200年前,没有哪个中国老百姓会告诉你,他们要买一小块用来和远方朋友通话的玻璃面板。到了2050年,薪资最高的行业将依赖目前我们还没有发明的自动化技术和相关机器,也就是说,我们还不知道这些工作是什么。

第四类:(刚开始)只有人类能从事的工作,这就是人类至少还有一项不断给机器人安排工作的工作,也就是控制机器人的工作。

将来我们和机器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一种循环出现的模式值得我们关注。机器人替换人类将出现以下7个步骤。

1:机器人干不了我们的工作。

2:好吧,它会许多事情,但我做的事情它不一定都会。

3:好吧,我做的事情它都会,但是他常常出故障,这时需要我来处理。

4:好吧,它干常规工作时从不出错,但我需要训练它学习新的任务。

5:好吧,就让它做我原来的工作吧,那些工作本来就不该人干。

6:哇,机器人正在干我以前做的工作,我的新工作不仅好玩多了,工资还高。

7:真高兴,机器人绝对干不了我现在做的事情。

重复往返,这就是一场人和机器人之间的竞赛。

这一切都是必然,让机器人代替我们从事现在的工作,让我们在它们的帮助下去构想更有意义的新工作。

第三章:流动 Flowing

互联网是最大的复印件,他复制了我们一起行为、特征和想法,并在互联网中流动,而且在不停的流动中不断升级和变化,这种不停变化的新体制的核心,就更加细致入微的计算,我们正进入计算时代的第三个阶段:流(the Flows)。

计算时代第一个阶段是比如屏幕上的“桌面”和“文件夹”,他们井然有序,层级分明。第二个阶段的数字时代抛弃了办公室,引入了网络组织原则。将我们带入互联网的网络世界。第三个阶段的今天,最基本的单位是流和信息流,他是动态的数据信息,而且流动的速度越来越快,效率越来越高,所有的信息都流向云端。

在这个充满免费数字复制品的世界里,复制品无处不在,太过廉价以至于只有无法复制的事情才变得真正有价值。比如“信任”等一些不容易被复制的事物变得越来越有价值。但有8种“比免费更好”的原生性特征。

即时性、个性化、解释性、可靠性、获取性、实体化、可赞助、可寻性

对于创作者来说,满足以上8种特性,就需要新的技巧。成功不再源自对内容分发的掌握,分发近乎自动,内容全是信息流。想要在全新领域成功,就要掌握新的出现的流动性。

向实时的转变,以及复制品组成的云端破坏掉的一个产业就是音乐产业。在具有流动性之前,音乐是一种古板的东西,30年前,作为音乐爱好者,我们选择微乎其微,流动性带来了新的力量,获取音乐变得是那么容易,而且还近乎免费,这让大量音乐爱好者上传了自己的音乐。流动性进一步释放了创造力,更多更好听的音乐被创造和流量起来。

和音乐一样,电影、书籍也随之流动性时代的来临也这些行业出现了变革。流动性有4个阶段:

第一阶段:固定、罕见。最开始的情况,是耗费大量专业经验创造出来的宝贵产品。

第二阶段:免费、无处不在。产品开始被复制,产品由此变成日用品。廉价、完美的复制品近乎免费。

第三阶段:流动、分享。产品拆散后的每个原件,都会流动寻找新的用途,并和新的产品绑定在一起。第一阶段的产品现在成为了服务信息流。它被存放在云端。

第四阶段:开放、变化。强大的服务信息流和既有的“原材料”把成本降低了,使得其他业余选手也能轻易创造出来新产品和新品类。

一成不变不再是唯一的选项,变化才是永远不变的。

我们的流动才刚刚开始,对于大部分媒体来说,我们还停留在第一阶段。比如我们日常生活和基础设施,它们最终会变为信息流。稳定朝着减物质化和去中心化的巨大转变,意味着进一步的流动将会使必然。

第四章:屏读 Screening

人类的文明从刚开始的口口相传到书籍文字记录,再到现在电脑数字化记录,经过了漫长的进化。目前有超过50亿张屏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另外每年还生产出38亿张屏幕。我们现在已经成为了屏幕之民。这让我们失去了对书籍的崇敬。我们更喜欢像素流动,屏幕文化是一个不断变化世界。通过屏幕里面的内容改变人们的行为,要比通过书本改为我们来的更容易,只需要稍微改变一下算法即可。我们正处在一个书籍文化和屏幕文化变革的交叉点,然而人们对于写作的热情却从未减退,我们每天创造的文字内容远比过去要多很多。

我们对屏幕的这种阅读行为可以称之为“屏读”,它包括文字、图像、音视频等内容的阅读。人们开始担心我们屏幕中的所有内容都免费之后,书籍的未来又会怎样?

今天,纸质书籍正在消失,既然书籍的传统外壳已经消失,书籍的组织形式是否成为古董,与现在出现的许多其他文本形式相比,书中的无形容器是否具有某种更强大的优势呢?

未来将出现万能图书馆,书中的元素将由互联的词语和理念构成一张流动的织物后,它将发生什么呢?

第一:处于流动边缘的作品将会有受众,至少比现在多得多的受众。也就是一些偏门的书籍将会有读者。

第二:随着文明进程中每一份原始文档都将被扫描并交叉链接,万能图书馆将增强我们对历史的理解。

第三:收录所有书籍的万能图书馆,将会培育出新的新式的权威。他们通过某一特殊的主题将文本忠实地结合起来,让我们对人类的认知更清晰,范围更大。

第四:全面、完整收录所有著作的万能图书馆会比只是改进搜索技术的图书馆变得更好。它会成为文化生活的平台。

万能图书馆的计量单位,可能是句、段、章而不是书。但是完整的书仍然有其存在价值和力量。

第五章:使用 Accessing

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互联网正变成一个最大的租赁店,我们使用东西正变得比拥有更重要,我们使用流媒体而不需要占有它,在这个最大的租赁店里面我们甚至可以触手可及你需要的任何东西,就某些方面而言,使用权要由于所有权,以至于使用权正在开拓经济新领域。这位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推动力,包括:

1:减物质化

我们用更少的材料生产出的产品创造了更大的价值。在过去150年里,一个单位GDP所需要投入的物质一直在减少,而且过去20年减少的速度在加快。比如,数字科技通过加速产品向服务转变来减少物质消耗等等。

使用模式将消费者和生产者距离拉的更近,实际上,消费者也会扮演生产者的角色。另外,使用模式让我们与服务的各个环节的沟通加强了,第一个转变为服务化的产品就是软件,我们越来越趋向于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一款软件使用,有目的地选择或者放弃一些功能。另外,电视、手机和其他产业也正在开始这样的转变。

2:按需使用的即时性

使用性也意味着在使用新事物时要做到及时性,优步就让我们叫车变得更加及时,让我们出行更方便。类似优步这种“使用”模式正冲击着一个又一个行业。创业者可以尝试一些新奇的方式开拓低效的领域。可利用分布在各地的自由职业者构成网络作为服务提供者。

我们对即时性的欲望是难以满足。这种即时性越来越需要精确的匹配与深度合作,如果可以进行巧妙的结合,产品能融入可以被持续使用的服务中,那么共享就是默认的选择。共享和租赁并没有太大的不同。租赁者可以享有部分产品的使用权,而且比拥有它有更多的选择。由于现在越来越多的事物被发明出来,而每天我们的时间是不变的,所以在每件事物上花费的时间会越来越少,换句话说,短租模式会越来越普遍,因此大多数物品都准备着被用来租赁或者共享。而共享和租赁的最大区别是将使用该产品的总费用急剧降低,由之前的一个人承担改为很多人一起承担。

我们的生活正在加速,而足够让速度够快就是“立即”使用,越来越多对按需的即时性需求,会加速偏向使用权而非所有权。

3:去中心化

让我们正处于长达100年的伟大的去中心化进程的中点。通信技术的发展让各种机构正在进行大量的去中心的工作变得更简单,更便宜。

去中心化的组织向更扁平化的互联网世界转变后果就是,每一个事物都加快流动起来,以保证整体在一起移动,流动是难以拥有的,这也证明使用才是更加合理的应对流动性的方式。

现在文明的几乎每个方面都变得扁平化,另外区块链创新将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去中心化,区块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它是一种民众共有模式。没有一个人真正拥有,因为每个人都拥有它。

去中心化的互联网让我们可以更加快捷和低廉地使用网络,我们无需承担所有权的负担,只要使用它就够了,我们的社会愈发去中心化,使用性就会愈发重要。

4:平台协调

为了实现资源的高效分配,一种更高效的组织方式出现了,那就是平台。平台是由一个企业创建的基地,使得其他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创建产品和服务。正是平台的这种深度生态的相互依赖性,会打压所有权,而更依赖使用权。第二代平台有点像市场和企业的结合,比如iTunes。第三代平台进一步拓展了市场的力量,比如脸书。他们创造了一些规则和协议来形成市场。在今天,最富有的以及最具破坏性的组织机构几乎都是多边平台的,他们开放接口,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减物质化、去中心化和大量的沟通会催生更多的平台。平台提供服务的更偏向于使用权。

5:云端

我们越来越多的服务依赖于云端,我们越来越多的数据存在云端,云端有几个优势:

第一:它是分布式的,所以即便是损毁了一部分服务器我们也感觉不到,它具有自动修复功能;

第二:它也可以简化了前端设备的复杂性,让前端变得越来越轻巧;

第三:它还提供高稳定性甚至接近完美的服务,谷歌的云平台在2014年只要14分钟掉线;

第四:最重要的是数据被存放在云端进行深度运算之后,云端变得越来越聪明。但云端仍然没有固定的架构,所以它还在不断进化中,其数据和信息量也在呈几何级数扩张。另外,云端的强大也让我们失去了个体的所有权,我们所有东西都在云端的共享世界里。

未来就像车轮是腿的延伸,相机是眼睛的延伸一样,云端则是我们灵魂的延伸,或者说是自我的延伸。

目前大部分的云端服务还是基于商业的,他们提供稳定可靠的云服务给其他人,我们可以将目前的云端理解成为商业云,但云端崛起的下一步是将不同的云端组合成为“联合云”,如果互联网的网络一样,那么将各种个体云的数据整合,将是这一步实现的最大阻力,因为在目前数据还被视为一种竞争优势。

在迈向互联云的同时,我们也是在移向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点对点的社会。

在未来,随着科技进步,通信成本和运算成本的降低,会使减物质化、去中心化、即时性、平台协同和云端服务继续快速发展,使用权将逐步取代所有权。这些趋势也都是必然的。

第六章:共享 Sharing

关于共享

在互联网中,人们的分享意愿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我们分享照片、分享视频、分享想法甚至分享评论,分享是数字社会主义中最温和的表现形式,分享也是所有高级水平群体活动的基础。它也是整个网络世界的基本构成成分。

关于合作

当个体们为实现一个更大目标而共同工作是,群体层面的结果就会涌向出来。很多聚合网站都会采用类似的社交模式以实现三重收益。首先,技术帮我们找到的东西分类、实现评价和收藏,并管理自己的收藏和标注等。其次,这些标注和收藏也让我们更方便找到类似的内容。最后,将所有的相似材料组合起来,实现这个产品更大的价值。做到一个个体无法实现的目标。从而实现了“增益付出,超需回报”。社区共享就这样释放出惊人的能量

关于协作

事实证明,有组织的协作所产出的成果要远超出临时的合作。我们也同时在免费享用很多开源成果,免费的社群,免费的开发软件等。人们自愿投入没有报酬或者报酬很少的协作工作,这在经济学上是无法理解的,但是人们自由且免费地制造这些产品,他们这些大众生产者获得了信誉、地位、声望、享受和满足感和体验感。

关于集体主义

共享技术的目标是同时最大化个体自主性和群体协同力量,因此,数字共享是有别于个人主义和中央集权的第三条路,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创造力、生产力和自由。

目前为止,最大的成就就是开源项目,比如Apache等开发技术项目。但我们的梦想就是将这种模式扩展到所有领域。

在新兴的共享、合作、协作以及集体主义浪潮下,公民们无法完全不触及政治。他们从协作中收益越多,就会愈发欢迎政府中的社会化机制。事实证明,只要借助恰当的技术,在恰当的条件下,辅以恰当的收益,我们就会共享一切。

如今是观众为王的时代,那在共享经济下谁为创造者付费呢?答案是:另外一种新的共享技术,众筹模式。迄今为止大众共享最具潜力的未来还是以粉丝为基础的股权众筹领域。与投资一个产品不同,支持者们是在投资一家公司。每个人都拥有一个企业的一小部分。

正如众筹得以使无数新产品得以问世一样,新的股权共享模式也会催生出大量的创新企业。到那时,共享经济包含所有权共享。

但也去缺陷,缺少监管和审查,P2P投资就可能招来很多骗子,这可以通过一些比如第三方担保或者其他通过技术引入的信任凭证模式将风险最小化。

另外,众包也是一种共享创新的模式,让更多的人一起参与到创新中来。

我们只是刚刚开始探索大众可以做出哪些令人惊叹的事情,将来一定有上百万种不同的方式借助大众支持一个创意,或者借助大众组织它或者实现它。

未来30年中的最大财富和最有意义的文化创新都会出现在这一领域。2050年,最大、发展最快、盈利最多的企业将就是这些掌握了当下还不可见、尚未被重视的共享要素的企业。

任何可以被共享的事物:思想、情绪、金钱、健康、时间都可以在适当的条件和适当的回报下被共享!

第七章:过滤 Filtering

我们正处在一个最佳的历史时期,每年我们生产出800万首新歌,200万本书,1.6万部电影,200亿个博客帖子,1820亿条推特信息,4万件新产品。我们正处于信息的海洋中。

但是,另外一个问题来了,如何从这些信息中过滤出我们想要的,喜欢的东西呢?过去我们有很多传统的过滤方式,比如老师、父母会帮我们过滤掉一些坏东西,品牌帮我们过滤掉那些低品质的东西。我们通过环境、朋友、文化等很多种方式来从万千信息找过滤出我们想要的。并且,未来10年,我们还将发明出更多过滤的方法。

尽管如此,即便各种传统过滤方法把范围缩小到1/100之后,信息还是太多了,仍然需要进一步过滤,类似脸书、推特、亚马逊它们的推荐器,这些推荐器为它们贡献了非常大的价值,理想的推荐器有三个特点。

1、推荐与我喜欢相似的。

2、推荐我朋友喜欢的。

3、推荐我可能喜欢的。

更深层次的智能化应该是聪明的过滤器可以应用到任意一个需要进行大量选择的领域。而任何一个需要个性化定制的领域,都应该有过滤器的存在。

个性化的需求从来没有间断过。在20年前,人们尝试过定制衣服、奢侈品等产品但是都失败了,因为科技及生产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但是今天,科技已经完全满足我们的要求。可以预见,在未来30年,我们在教育、医疗、零售等领域将出现大规模的定制。

在就如何过来和该过滤什么而言,我们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发展空间要广阔得多,这些强大的计算技术可以并且也将运用到万物互联的各个领域。在未来30年整个云端都会被过滤,以便提升个性化程度。

一个过滤器关注的是内容,但是如果反过来,从内容角度看,一个过滤器关注的是人类的注意力,在一个信息丰富的世界里,信息每天在膨胀,但是我们的注意力也可以说是时间是永恒不变的,即便你不睡觉也只有每天24小时,所以,未来对于我们唯一稀缺的资源是注意力。最后,注意力流向哪里,金钱就流向哪里。

每天我们的注意力被电视、网络、书籍等占用。我们的注意力是有价值的。不同类型的注意力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十分复杂的生态系统,而这一生态系统在2000年前是难以想象的。用于追踪、分类并过滤每个维度信息的智能化程度和计算能力已经超出了应用的范围。

现在大量的产品过剩,以至于我们对过滤的需求增加,导致产品过剩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廉价无聊交互影响。从长远看,科技总体趋向是免费的,就会促使产品大量过剩。而这一趋势并不只是在科技领域,其他任何领域,随时科技的发展,他们也每天变得更便宜。

在未来,什么都变得廉价,资源越来越多,在资源丰富的社会里商品和注意力都不再是稀缺的,人类的体验才是唯一一件还需要增加支付的事情。如高端娱乐方式、音乐会、医疗保健等都在逐渐增长。

当机器人接手我们大部分工作后,会让我们更加专注于提供更多有体验,体验价值更高的工作,同时我们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我们到底是谁?这样的哲学问题。我们身处万物图书馆中,所有东西都是触手可及的,最大的过滤器随时待命,随时提供我们最想要的东西。因为有过滤器,我们变得越来越独特。

因为我们在不停制造新东西,因为我们需要显示自己的独特性,所以进行更多的过滤是必然趋势。

第八章:重混 Remixing

有经济学家指出:真正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并非源自新资源的发现和利用,而是对现有资源的重新排列后让去产生更大的价值。也就是增长源于重混。

我们将大量简单的技术和复杂的技术进行混合,产生了新的技术,它们都是重混的产物,而我们正处在一个重混产品丰盛的时代,我们也正处在新媒介的黄金时代,过去几十年里,诞生了数百种新的媒介形式,电视情景剧、短片、预告片、微博等,这些新的媒介形式自身将被重混、分解,并在未来的几十年里重组成其他新的形式。我们编辑和重混媒体的方法也越来越简便,制作视频的便利程度已经跟写作差不多了。

数字比特流最为重要的特性是可互换性,这使得不同形式的媒介可以轻易变化形式,产生变革以及相互融合。未来30年里,比特的持续流动将推动媒介领域更为广泛的重混。

我们可以给视频添加标注,将视频分解、重混产生新的内容媒介形式。未来我们对视频的理解也会像我们对书本的理解那么容易,我们可以像谷歌搜索网页一样检索所有的电影,并找到具体镜头。人工智能也正快速地提升可视化智能水平,它能很容易从数亿张个人照片中找到你想要的哪一张。

几千年前,人类经历了从口头交流到书面交流的巨大转变,再后来我们从静态的书面交流改为了动态的音视频交流,可回放性和可检索性仅仅是动态影像领域正在发生的两个巨大转变。

重混,对已有事物的重新排列和再利用,这对传统的财产观念产生了巨大的破坏,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法律还停留在农耕时代的准则上,即将财产视为实体,这已远落后于数字时代的发展,知识产品的保护还远远不够,音乐的出口已经是美国对外出口的一个重要产品,每年万亿美元的产业。那么关于非实体的音乐哪部分可以拥有这一难题,已经如何对其进行重混,已经成为当前文化领域的前沿问题已经核心问题。

全球经济都在远离物质世界,向非实体的比特世界靠拢,同时远离所有权,向使用权靠拢,远离复制价值,向网络价值靠拢。那么在一个重混的世界里,新的法律应该如何支持是一个难题。

在未来30年里,最重要的文化作品和最有影响力的媒介将是重混现象发生最频繁的地方。

第九章:互动 Interacting

虚拟现实(VR)是一个虚构的世界,而人 其中感受是完全真实的。类似于电影《黑客帝国》和《星际迷航》中一样,人可以在计算机世界里奔跑和真实看到一个千里之外另外一个人在你面前。戴上头盔你可以在穿行于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而你其实就在原地没动。

1989年,杰伦.拉尼尔提出了虚拟现实,后来大学、新兴公司和甚至军队都在研制类似的原型机,但虚拟现实的发展极不平坦,一直没有流行起来,甚至出现了衰退,直到2005年手机的出现,才让虚拟现实开始重新爆发,手机为其提供了高质量的屏幕,同时减低了成本,让虚拟现实得以继续发展。

现场感和互动效果是虚拟现实的两大亮点。其中现场感是最大的卖点。第二代的虚拟现实设备会出现一种“光场”投射技术取代屏幕,基于这种技术设计的虚拟现实设备直接将影像投射到你的眼睛里,让你无需佩戴任何东西。

但虚拟现实的亮点不仅仅是存在感,它的魅力也在互动效果上,当你佩戴虚拟现实设备时,时间久了会让你感到不适,所以虚拟现实设备的互动效果才是维持用户体验的要素。

未来的一天,我们会用我们的身体和所有感官和机器互动交流。用手、眼睛等身体每个部位都可以与机器进行有效交流互动。随着我们自己和机器之间的互动增加,我们将更加赞赏人造品的形象化特征,设备和我们互动程度越高,口碑就越好,而我们的体验也越棒。

我们从穿戴在皮肤之上的穿戴设备的智能化,逐步会演化到延伸到我们皮肤之下,甚至与置于大脑中的智能设备进行有效连接和互动。在未来几十年里,我们将继续拓展更多可以与之互动的事物,有三个拓展方向:

1:我们会继续给自己制造的事物添加新的传感器和感官功能。

2:互动发生的区域将会继续向我们靠近,跟我们越来越亲密。

3:最大程度的互动会要求我们跳入到技术本身。我们会身处计算机的虚拟世界里。技术成为我们的第二层皮肤。

互动的程度在提升,然而简单的非互动性的事物仍将存在。尽管如此,互动化的社会中越来越有价值的将是那些可以智能互动的事物。在未来30年里,那些万不能互动东西可能会被当成“坏”掉的东西。

第十章:追踪 Tracking

我们通过很多科学方法来测试和自身相关的数据,测量自己的饮食、体质、睡眠、心情、血液、基因和地理位置等等。我们试图更多了解自己,有专家将他们测量的个人数据来分析自己的行为。他们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工作效率最高,他们最佳的睡眠时间等。

目前,更微缩的芯片和更强劲的电池已经云端连接激励了一些自我追踪者尝试时间跨度很长的追踪,尤其在健康方面。不久的将来,一个极其个人化的身体记录数据库可以用来打造个人治疗方案和个性化医疗。目前大量的相关实验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自我追踪的范围远远不局限于健康方面,它涵盖了我们整个生活。可穿戴设备可以加强或者替代我们的眼睛,耳朵,能够记录我们每分钟的所见所闻,从而帮助我们记忆每一个我们可能遗漏的瞬间。最终汇集成基于时间顺序的流动信息。我们将这一的信息称为“生活流”。

其实脸书网就是一部分我们的生活流,我们将自己的照片、信息、视频作为流动的信息存入云端。脸书还提供时间线界面,方便你回顾。这样的生活流是主动且有意识的追踪。

大量的无意识且不主动的追踪同样重要,这种被动的追踪方式有时称之为“生活记录”。由于大部分的生活记录都用不上,因此它是一个巨大浪费的低效过程。但今天我们的计算和存储资源越来越廉价,让这种浪费几乎没什么代价。

有科学家通过戴在脖子上的一个微型相机来记录自己的生活,有人通过衬衫上的微信摄像头来记录自己的生活,使用拓展版本的“生活记录”有四点好处。

第一:大量的数据可以为我们的医疗诊断提供参考。

第二:你可以通过检索、获取或者分享这些回忆。

第三:通过大量你自身的数据,可帮助你自己提高效率和创造力。

第四:它能提供一种组织、构造以及解读你自身生活的方式。

目前很多人认为自我追踪因为与个人隐私的冲突,他必将只会是小部分人群的需求。但我们会越来越接受这样的“生活记录”。

物联网的设计是用来追踪数据,这也是它所处的云端的本质属性。未来5年预计有340亿联网设备将会用来传输数据。万物互联的时代必将到来。50年后,所有先前无法测量的东西都会被量化、数字化,并且可以被追踪。我们持续追踪自己,我们和朋友之间也会相互追踪,50年后,无处不在的追踪行为将成为常态。

几十年间,信息的膨胀速度比其他任何事物都要快,正以每年66%的速率增长,然而目前我们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数据还没有被捕捉和记录,未来开发这些信息将确保我们的信息总量在未来几十年不断翻倍。

我们会生产关于信息的信息,我们称之为“元信息”。我们捕捉到的数据信息都将促进我们生产与其相关的信息。比如我们记录了步行记录,会添加一个时间标记数据,接着它会生产更多新信息把这个数据与其他步行数据联系在一起,这样又产生了更多大量的新数据。

元数据是一种新的财富,因此比特与其他比特发生关联时,价值就会提升。比特可以被移动、复制、分享。

今天,我们被追踪会感到不适,是因为我们不清楚是谁在追逐,他们知道多少信息,而且他们要这些信息做什么,他们记录我们时,这个关系是不对称,不平等的。

当然无处不在的监督也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无法停止别人追逐,所以对策的关系是必然的。实现文明的相互监督需要技术的修补和新的社会准则,相互监督的社会中,我们有权获得自己的数据,并从中受益。

今天的社交媒体告诉我们,其实人类的分享冲动要胜过保护隐私的欲望。也就是说:虚弱战胜了隐私。这个假设并不容易达成。因为,我与谷歌或者是我与政府的关系天生就不是平等的。他们能随意获取我们的生活流,而我们不可以。

我们无限多级量级的数据,需要一台全球规模的机器,需要全新的数学领域、完全不同的软件算法以及彻底创新性的硬件。这里面机会无限。

数据最强大的地方是它们能够以各种方式重组、重建、重混等,比特想要互相关联,一个比特单位的数据参与的关联数据越多,就越强大。

到了2020年,每年能制造出540亿个传感器,它们散布在世界的每个角落,这张传感器大网在未来10年内产生无限多级字节的数据,其中每个比特又能创造出双倍数量的元比特,经过实用人工智能的追踪、解析和知化,这片浩瀚的信息“原子海洋”会塑造出上百种新的形态、新奇产品以及创新服务,更高层级的自我追踪带来的可能性会让我们感到震惊。

第十一章:提问 Questioning

维基百科的成功,打破了我们对这种散乱方式来组织内容的成见,截止2015年,它已经拥有3500万篇文章,涵盖了288种语言。取得了瞩目的成见。

维基百科的成功说明,借助恰当的工具,重新找回被破坏的内容比创建一篇破坏性的文章更容易,因而好的文章会更普及并且质量逐步提高。人数相同时,借助恰当的工具,合作团队的成就能超越一群有野心的竞争个体。

维基百科的成功让我们对社会力量的产生了新的认同,20年前,我们或许可以想象每个人手机上都有地图,但我们不会想到地图上有许多建筑的街景图,还显示公共厕所位置的应用,还有语音提示等等,在当时看来,这些都是不可能的。

曾经以为,大部分人愿意观看而不是去创作,然而Youtube做到了,我们一次又一次的不可能,已经成为了现实。每天都有过去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如今发生的那些“不可能”的事都体现了一种更高级的新型结构。它们是大规模的分享或者是社会合作和互动产生的结果。

相对于一堆细胞,组织是一种更高级别的新型结构,相对于人类个体,新的社会结构好比组织。新的层级结构都会酝酿出新的事物。

在现代的文明与技术体系中,技术元素正通过不断发明新的社会结构加速创造新的“不可能”。

人们改变社会交往方式的步伐才刚刚启动。人类的创新才刚开始,大多数有可能实现的最令人赞叹的交流方式还没被发明出来。人类正处于全球组织的初期阶段。一旦我们把自己置身于全球实时同步的社会,人类共享的互联互通形成,现在看来很多不可能发生的奇迹将变为可能。

第十二章:开始 Beginning

千年之后,当历史学家回顾过去,他们会羡慕我们,能亲眼见证地球上的居民首次把自己与一种巨大的事物相连,人类开始用微小的智能让没有生气的物体变得活跃,把它们编织进云端机器智能主张大网中,并将数十亿心智与一个超级心智相连。

这个聚拢的过程将被当做这个星球上迄今为止发生的最重要、最复杂也是最令人惊叹的事情。人类开始将所有地区、过程、人口、人工制品、事物、传感器的感念编织成一张复杂到难以想象的巨网,在网络的胚胎期,我们的文明中产生了一种协助界面,它为我们提供了包括完美的搜索、完整的记忆、全球高度的视野在内的新型思考方式,以及一种全新的心智。这是一个开始。

这个开始会持续一个世纪,而刚开始不会被人们所察觉。我们应当把这个巨大的事物称之为“心智圈”即人类思想领域。有人把它叫做全球化心智。它包括了所有人的集体智能、所有机器的集体智能行为、自然界的智能相结合形成的整体以及出现在这个整体中的任何行为,这一切加起来就是“霍洛斯(Holos)”。

正在生成的事物规模巨大,我们难以理解。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创造物。试想将40亿部手机,20亿台电脑连接到一个遍布全球的紧密“大脑皮层”中,其中还有数十亿周边芯片,以及各类照相机、卫星、汽车设备等。在2015年,150亿设备接入了这个大型的“大脑回路”中,这个霍洛斯具有十万亿亿晶体管,这些晶体管被称为巨大型大脑中的神经元,人类大脑的神经元860亿个,比霍洛斯少了4亿倍。

这个庞大的全球系统不是乌托邦,即使再过30年,云端中的各种阻拦还将存在,部分内容会被防火墙阻拦,被审查和盗版。垄断企业将会控制基础机构,但是这些互联网巨头脆弱、短命,还容易被竞争对手迅速取代。资源的分配分配不均也将是常态。

我们正处于这个过程的开始,在我们看来,我们只是添加了几个好友,刷了刷朋友圈,但事实上,就像温度和压力慢慢升高,当达到一个临界点,我们就会突然意识到我们身处一个全新的阶段和不同的世界。

在那里,诸如中央集权以及统一性之类的旧文化力量将会消失,而分享、实用性以及追踪这类新的文化力量将主宰我们的机构和个人生活。而这些转变都不是最终的,只是一个生成过程的第一步,这只是一个开始!

未来30年,霍洛斯将沿着过去30年同样的方向前进,那就是:更多的流动、共享、追踪、使用、互动、屏读、重混、过滤、知化、提问已经形成。我们正站在开始的时刻,但这也仅仅是开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723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485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998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323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355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79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89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19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19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71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00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38评论 4 32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9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8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17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47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34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