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ings:
最近的办公室,频繁提到 29 岁危机这个词。
但这又不只是 29 岁才有的感受:第一批 90 后同事们同样有共鸣,
“明明不年轻了,可每天还是被不甘心和迷茫来回折磨。”
“明明是有长进的,但又总害怕再没机会前进。”
上周,对这个问题最焦灼的 91 年同事赛赛和畅销书作家、青春光线总裁丁丁张聊了聊。
和这位“过来人”聊过后,她最大的感受是:
不知道自己在之前焦虑什么。没活过的人生,都不算数。
今天的文章,是有用的迷茫安慰剂。
它主要想说服你一件事:长大,是放弃和想象中的自己较劲的过程。
别和想象中的自己较劲
作者:赛赛
一
最近办公室对 29 岁危机的讨论,搞得我很心慌。
22 岁生日那天,我给自己定了五年计划:有 20 万存款,有稳定的感情关系,练到跆拳道黑带。
然而到了 27 岁,我依旧在月光,感情还是总在搞砸,跆拳道的班都还没报上。
感觉是一事无成的五年了。也完全不敢想到 30 岁时会是什么鬼样。
所以世相君让我去和丁丁张聊聊时,我是很开心的。
丁丁张老师今年 40 岁,是位男性总裁,也是对我有影响的作家——大三时看他的《人生需要揭穿》,勇敢和对象提了分手,然后自己痛苦了仨月。
我抱着功利的心态去和丁丁张聊天,希望他能给我指条明路。然而这件事并没有发生。
不过他让我意识到了一件更有用的事:
我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爱跟想象中的自己较劲。
觉得自己没达到理想中那么好,所以总是不满意,总是痛苦。
二
和想象中的自己较劲,让人变得容易放弃。
我工作 5 年,换了 6 份工作。每一次的理由都是,“这里不适合我”。
最初是因为和专业不符,“我这样的文学专业怎么天天在写傻文案”;
后来是因为和同事聊不来,“我应该和聪明的人共事”;
再后来长本事了,开始对行业挑挑拣拣,“这行前景不行”。
感觉不对就辞职,听起来很潇洒,但苦只有自己知道:逃跑成为了我的肌肉记忆,导致我常常害怕这辈子会一事无成。
丁丁张和我的路径完全不同,他在一家公司呆了 15 年:
“我是 03 年来的北京,之前已经在河北卫视做了两年编导,坚信自己来了光线就能做主编。
结果来了以后还是做编导,设备比河北还落后,回到纯手工的状态,特别累钱还特别少。
幸好我不是一个喜欢琢磨未来的人,而且也实在不想回老家,这才坚持了 15 年,熬到了总裁。
我现在总劝年轻人在一个职位上待久一点。
你正在做的这件事,不会做着做着就没了。
这个行业你积累了经验,你为什么不会变得更厉害?”
也许你和我一样,总是忍不住预测未来。
但这些事想想就好了。真正可倚赖的,还是实打实的人生经历。
毕竟我们只能通过真实的经历自我坚定。
三
和想象中的自己较劲,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悲观。
总是达不到想象中自己的标准,总在自责,然后慢慢真以为自己过得很失败。
丁丁张和我说了自己曾遭遇的危机:
“2008 年对我是特别难熬的一年,比穷还可怕:因为要面对 30 岁了。
那时候我在上海,3 年工资没涨,住在一个 15 平米的小公寓,躺在床上就可以用脚把电视机打开关掉。
接着我就不停不停想:我没房没车,没成家也没有爱人。和我五年前的想象差太远了。”
我们经常忘了一件事:自我否定的理由,只要你想找,实在是太容易找到了。
这种搜罗还容易上瘾,不知不觉中,我们就给自己扣上了“我真的不行”的大帽子。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做电视剧宣发,经常要和片方客户打交道。
当时还没学会说场面话,任何会上我都非常尴尬,说完了工作就躲在一边。
越躲越发怵。于是就死命给自己扣“社交恐惧”的帽子,认定了自己没法和人沟通。
我是离职了之后才从朋友圈感受到,客户其实挺喜欢我的——“你虽然话少,但特别有想法,每次都能说到点子上。”
别因为一时的焦虑把自己全盘否定。
因为你的焦虑可能都是自我加戏。
四
但即便如此,还是会舍不得放弃想象中的自己。
因为不舍得放弃一个清晰的目标——如果没有了它,我的生活好像会失去方向。
但丁丁张问我说,
“可是这五年里,你总有目标之外的收获吧?
我曾经说我人生里没有上海这一站,结果我去了 3 年;
我对广告一无所知,结果 30 岁时我突然成了营销负责人;
我们总以为到了一定年纪,人就能找到轨道,自此目标明确。
但人生的弯路无处不在。
所以我们一直都会是这样的状态:在不知道怎么办时,硬甩出一张牌。”
我回想了一下我的“被迫出牌”时刻,没什么燃的,但都带一点小小的收获;
比如 10 岁时第一次踩死蟑螂,然后偷偷得瑟小半个月;
比如第一次替同事讲 PPT,表现不怎么样,但知道了这件事我其实做的来;
比如我曾经在心慌意乱下买机票冲去对方的城市,人没有见到,但这让我了解到我并不是非要维持这段关系。
我还没有成为想象中的自己。
但这些“被迫出牌”时刻,让我变成了更完整的人。
五
丁丁张出新书了,名字很好听,叫《只在此刻的拥抱》。
是一本和北京关系挺大的小说,不少故事是丁丁张自己的北漂经历改编。
不过,只要你正在面临找自己和寻找生活目标的困惑,这本小说都会给你启发。
分享几条一下就击中我的金句:
- 我不是怕失恋。只是不知道这次喜欢和下次喜欢之间,隔着多长时间。
- 这个城市里太多一个人了。它不值得哀悼、不值得同情、也不值得歌颂。
- 为什么越长大越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对于最后那个问题,我只能说:
年轻时对生活的想象,并不是它最好的模样。
还没活过的人生,都不算数。
头图来源:Katie Joy Crawford
读后思考:
你和想象中的自己较过劲吗?现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