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过半,今天突然有“挨不过去了,择日不如撞日,赶紧写完吧”的感觉。
五月的第一周在武夷山,行程安排的并不满,只是走路,喝茶,看山。第二周就忙起来了,也可以想见过了今天照旧要忙碌。
脑袋空空,安排不出自己满意的周末。家务收拾的差不多了,看了一集尘封很久的《大宋少年志》,磨磨蹭蹭挤挤挨挨,想着此大概乃天命也。
哈,外面的大太阳都在指指戳戳,瞧,什么都给你安排好了。
所以为什么不开始呢?
书影音
4 月的数据偏高,因为额外标记了一些之前遗漏的。
影视上最推荐的是《但是还有书籍》。有《明星大侦探第六季》珠玉在前,仍要推荐这部 2019 年的纪录片。看这片子的过程中和刚看完时,我最大的感受是心有戚戚:啊,他们的工作生活确实散发着光芒、令人感佩,但能支撑起这样的收支比,应该要先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吧。我给了三分,因着那部分没展示出的【底层】,使我觉得有些鸡汤味道。距离打分过去了一个月,我不是很意外当时的分数,也没有想改;我推荐的原因是:你看,如果想清楚了,也有另外的生活可能性。
《中国国家地理》的【鉴定身边热门同事】也让我有同样的感触。看,他可以买套房用来存书,那也是我的梦想之一;看,她可以花那么多时间做精一幅插图。酸劲过去之后我不得不让自己面对一个事实:他们投在某个领域的热爱程度,换我,我做不到。我的性格是冲在靠前一点的地方,相比之下很难沉在很深的地方做到那么久。
所有人都是在选择自己可选范围中最想要的一种,所以也不必伸着脖子看锅里,而应该想着怎么调一调碗里的味道。
书籍上四月只读完了《战国歧途》,在上个月说过了,不再赘述。没想到,在读书上我倒是达到了某种“闲适”的节奏(此为反讽)。
微博微信
本月原创微博 30 条,较上个月降低 11 条,平均 24 小时就会发一条微博。
原创微信 16 条,较上个月降低 5 条,平均 45 小时(将近 2 天)就会发一条微信。
还是挺意外的。这个月里有清明小长假,有榆林之行,反而发的更少了;甚至其中还夹杂了《但是还有书籍》和《三体广播剧》的安利。最有感触的大概是写两年前听评书的事,虽然没有什么共鸣,但每次看到都会和过去的自己共鸣。
不禁想问:之前因为武启深老师而采访我的那篇报道,后来发出来了吗?
最想 show 的图片
想安利一下小亮安利的这条北京游览线路,适合在北京住的外地人,推荐一条被忽视的北京旅游路线。用 Ultra 拍了好多照片,在之前的朋友圈里发过,这里只放一张线路图。
之前很多人不喜欢打卡旅游,就像旅游团似的,坐车睡觉下车拍照,没什么意思。但并不该慷他人之慨,不同场景下总有不同的快乐和新奇,自己不喜欢,就去找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觉得开心,就好好的开心着。
最想说的
好像开始 get 到了类似写日记的乐趣。走了一年多的路,注意到花草鸟兽的细节,再记下来。好像是为了一种仪式感,因为记录了,所以这一天就和其他日子不一样了。
记忆中的环境也变得不那么单薄了:家养的鸽子,稀有的电单车,看店门的狗子,新装的红绿灯。
多看一眼,再多看一眼。
迷雾地图的边缘有了颜色,变的五彩斑斓起来。
入手最佳
学清嘉创的肩背按摩服务。还是要提醒久坐的朋友们注意背部肌肉的锻炼,不要成为按摩师傅最怕见到的顾客。
按摩师傅最怕的:“能再重一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