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礼真的是哀悼死者吗?
开扒第十五回了,进展好慢啊。
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其实,不光是婚礼,还是葬礼,当事人和旁观者都未必认真考虑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
也许初衷和结果相去甚远,葬礼未必是哀悼死者,婚礼未必单纯庆贺新婚。
举办葬礼,到底是为了什么?
如果真的是为了逝者悲伤,那么何妨搞一个与金钱、排场关系不大的仪式,寄托一下真实的哀思。
是我们习惯了做习俗的奴隶,还是我们自己本身就是巨大的习俗?
到底是真的表达自己的哀伤,还是为了娱乐别人的眼球?
更可怕者,是不是还有利用逝者的丧事,进行一些不可见人的勾当?
人心,有的那么美好,有的那么龌龊,或者说有时那么美好,有时那么龌龊。
秦可卿的葬礼上演了哪些故事?
我们逐一看看吧,当然这些只是作者记录下来的,也许冰山下面还有更多隐形的东西,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
先看宝玉吧。
人家交了一个新朋友,北静王水溶,搁到现在绝对大帅比一枚。
原文:话说宝玉举目见北静郡王水溶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著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鞓带,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宝玉忙抢上来参见,水溶连忙从轿内伸出手来挽住。
我们的一生,总会碰到一些人,有的人你见到了,会感觉“相见恨晚”。
不过,如果能够遇到几个这样的人,绝对是人生幸事,少之又少啊。
而有的人,一旦见了,会觉得不喝就醉了。
显然,宝玉和水溶的见面,属于前者。
宝玉据说不喜欢“功名利禄”,对那些名利场中的人物并不感冒,甚至有厌恶之情,但是天下没有绝对的事情。
同样的话,在不同人的嘴里说出来,完全是两种感觉。
水溶给宝玉说了什么?
原文:水溶又道:”只是一件,令郎如是资质,想老太夫人、夫人辈自然钟爱极矣;但吾辈后生,甚不宜钟溺,钟溺则未免荒失学业。昔小王曾蹈此辙,想令郎亦未必不如是也。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是以寒第高人颇聚。令郎常去谈会谈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贾政忙躬身答应。
水溶这是干什么呢?
这不是明明白白劝宝玉从事仕途经济吗?
宝玉并未表现出来任何的反感?
难道是因为水溶颜值高吗?
还是说,有些人基因里就带了互相憎恶的基因?
而有些人,天生就有彼此喜欢的缘份?
水溶这个世袭的“北静王”,还把从皇上那里得来的一串“鹡鸰香念珠”送给了宝玉。
后来转送林黛玉,好像被拒了。
惯子如杀子,从贾家后代一代不如一代来看,在教育上贾母是个老糊涂。
作者是在抱怨贾母吗?
没有人觉得,作者是在借水溶之口抱怨贾母对宝玉的溺爱吗?
水溶以自己的例子证明,溺爱是没有好下场的。
作者也是把水溶当成一个正面人物来写的,“但吾辈后生,甚不宜钟溺,钟溺则未免荒失学业。昔小王曾蹈此辙,想令郎亦未必不如是也”。
贾母对子孙一向是宠爱有加的,对“偷吃”的贾琏百般包容,对宝玉更是宠成了“凤凰蛋”“活龙”。
恕我无礼,本人实在没有看出来这个在众多读者眼中“德高望重”“精明慈祥”的老太太真的有那么的完美。
不但如此,后来贾政管教宝玉时,贾母凭空插一杠子,搞得儿子失去了教育孙子的权威。
这真的是个明白事理的贾母吗?
恰恰相反,她只是个糊涂、任性、歧视、外貌控,多次制造家庭矛盾的普通的、享乐心较重的老太太。
是她的偏心,制造了贾赦和贾政兄弟之间心存芥蒂,引起了邢夫人和王夫人之间的面和心不和;是她的偏心,使得贾环心理失衡,直至对宝玉痛下狠手。
如果非得给她一个不得已的理由,那就是当时的四大家族中,只有王家势力最大,她对王家颇有忌惮。
人老了有时容易糊涂,各位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