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的。它一旦形成就会表现出某种功能并作用于学校全体成员甚至社会。我们认为校园文化有如下几种功能:
教育功能。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校园文化生长、发展是在学校之中,是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因此它必须具有强烈的教育功能,承担着教育的教育职能,它不仅有一种文化现象,因此它必须具有强烈的教育功能,承担着教育主体的教育职能,它不仅能够满足学生课堂上的需要:求知益智、开发潜能、创新等,还能满足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的需要,为学生发展和对成长提供了一个优良的环境。学生在这个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有利于他们尽早地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现代人”过渡,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这是校园文化最显明的功能。
导向功能。学校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时刻与环境发生着交流。在学校这个开放的系统中,各种各样的思潮、理论、观念、思想以及人的心理意志、情感等彼此相互碰撞和融汇,学生们在这种比较“自由”的文化氛围内生活,难免不受其不良思想的影响。
校园文化就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观念直到定向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能使学生产生奋发向上虚心好学的心理定势,形成良好的学风。若能正确引导,通过丰富多彩的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成长之路,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成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这正是校园文化导向功能发挥的结果。
凝聚功能。校园文化虽然不被个体所占有,但是它却可以对个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起到调控、制约的作用,显示一个学校的整体优势和整体心理状态及行为状态。尽管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在能力、学识、兴趣、爱好、需要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但在校园内开展的一切活动,通过灌输、引导、启迪、熏陶,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个体,影响个体心理世界,从而使个体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对群体产生认同、模仿的倾向,并尽可能改变自己的感受状态,以使自己的心理状态、行为意向与群体的状态和行为相吻合,以取得认同的赞许。因此校园文化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心理气氛和行为倾向,增强了群体的凝聚力和身向心力。
愉悦功能。文化活动不仅具有教育性,而且还具有娱乐性。学生的精力一方面投入到学习之中,另一方面又将过剩的精力投入到课外活动之中。校园文化就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娱乐育人的场所。学生们在文化活动中找到了自我,体现了自我价值,满足求知、求美、求健、求乐的需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融益智、添趣于一体。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性,并在心理上满足了学生对文化生活的高层次的需要。这正是校园文化愉悦功能的表现。
社会化功能。人只有经过社会化这一过程,才能与社会相互作用获得属于社会的价值观念、技能与行为模式,并将其部分内化为自身个性特征,以此不断调节自己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校园文化是社会化的延续和缩影,它创造了一种固有的文化和精神氛围,在思想、心理行为上潜移默化影响其生活的每一个个体,尤其是学生,使个体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倾向、精神状态、首先观念与集体的、社会的需要相一致,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实现心灵、精神、性格的自我塑造,达到社会化的目的。校园文化对人(尤其是学生)的社会化作用是一个长期、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塑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