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6.1—4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1646公里
一场暴雨
二人同行
三座危桥
我们的故事开始了……
想到最浪漫的事既是你喜欢的事他刚好也是兴趣所在,陪你一起去完成。这场计划了将近一个月的旅行就这样毫无征兆的、突兀的,没有按照原计划说走就走。
6月1日,39度,途中经停三个服务站,车窗外的风带着似乎原有的温热抢夺着我仅有的呼吸,车子在高速上疾驰,路两旁不知名的松柏目送着我们一路前行,如果说之前只在书中知道黑龙江有黑土地,以地大物博著称,这次也算是真真实实的见识到了,像带子一样一望无际的黑土地,偶遇几个在带子中间的隔风带,偏执的而顽强的屹立着,竟也毫无违和感。也许是之前一直在紧张备考的因素,这次在旅行前决定做一个不带脑子的副驾,一路上真的很想谢谢关先生的照料。
第一站---五大连池
一路上车子都在疾驰,车内缓缓流出的音乐、偶尔的哼唱和相视一笑化解着这39度的高温,路途经过贫瘠经过繁华,经历美好也经历心惊,似乎一切都刚刚好。早晨十点出发,下午四点到达目的地,第一站便去了圣水广场,相当一个浓缩版的博物馆,熟识了周边的环境,讨到一张地图便正式出发了。在未来之前便久闻五大连池的矿泉水,一路直奔主题找源泉,站在北药泉的门口带着些许的期待,等拿到那久违的泉水时,我两都迫不及待的喝了一大口,看了对方一眼依旧不太相信,辛辣到想哭,不甘心的又喝了一口,被自己蠢哭,脑子里闪过无数个念头,难道来错泉口了,向周围的大叔打听了一下依旧难以置信,在公园里转了一小圈,不甘心的我们去了南药泉,只闻北药泉利尿南药泉有助于睡眠,北泉辛辣南泉甘甜,等拿到南药泉水时,我停顿了一下,做足了心里准备,喝了一口真的彻彻底底的有些失望了,没有北泉辛辣但也带着浓浓的咸味,也许是我还没有习惯这种特殊的火山喷发造成的源泉特有的味道,富含二价铁离子,装至瓶中在拧开带着二氧化碳的矿泉水,当地的居民拿着大罐的瓶子接回家中用作日常的饮水需求,来往的人群中,只见瓶子中都带有砖红色沉淀物。
在出行中多次遭遇手机没有信号,导航无法辨别,我们便边走边询路,再此我不得不感谢,东北人民的热情真的感动到我,他们可以热情到像家人一样,如果你不阻拦的话恨不得直接带你去目的地,我想在东北上四年学的我潜移默化中也受热情感染,也是愿意将这份热诚传递出去的。
路途中更多的既是路上的风景,在来时由于直接走高速,为此路两旁的很多风景都不能停下来慢慢欣赏,于是在下一站时我们很默契的选择避开高速,走乡道,虽然充满了很多未知,但是依旧乐此不疲。走在乡道上时心里说不出的惬意,不在担心是不是会遭遇高速上的驾驶疲劳,限速等一些必要因素。在经过一段乡道时村里的名字起的甚为有趣,如:十三户、四百牛、永生两间房、团结两间房、三家子、七家子……我们便调侃道:一定是村书记起名字的时候想不起来起什么便数了数村里有十三家人便叫做十三户,说完我们便相视大笑。
第二站---追寻历史
关先生也总是调侃,开着轿车当越野使,很多时候都不是一路的平坦,而是出乎意料的颠簸,很多时候都下车看是否刮到了底盘,只记得有一段路,高速封路走新僻处的小道,七拐八弯,段段心惊,现在回想起来依旧心有余悸;还有一条路,本来打算直接去杜尔伯特,结果封道,直接从先前压出的两条印上横穿整个草原,颠到最后开回哈尔滨的时候都怀疑会不会半路坏车。
第三天我们直接去了五家子,柯尔克孜族起源地,在街上寻了三位聊天的大爷,其中一位就是柯尔克孜族,在交谈中推荐我们去七家子有一个富裕牧场,还有屯子尽头的回廊和柯尔克孜族博物馆,在万般感谢中我们直奔博物馆,在这次旅途中三次去博物馆,两个博物馆都是闭关时间,但听闻我们专程而来,依旧热情的接待了我们,特别感谢淳朴的工作人员,馆长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柯尔克孜族博物馆,带我们参观的是馆长,在攀谈中得知馆长是达斡尔族,馆长问我是不是少数民族,我说我不是,我来自大西北,家乡那边有很多少数民族,在参观中馆长热情的介绍着民族的来源,让我很为感触,在参观蒙古包时,馆长又热心的将柯尔克孜族的少数民族的衣服取下来让我试穿,并告诉我可以坐蒙古包里,感受一下当时人们的生活,当时我是很感动的,原来在我不知道同一时空里有这么一群可爱淳朴的人跟我们一样生活着,就这样一下将中间的空间抽离开来,不适应的竟是我,随后便告别了柯尔克孜族,这个鲜少听闻的少数民族。
关先生强烈要去三家子,说自己作为满族同胞对自己的历史知之甚少,只此也算是寻根问祖了,于是下一个目的地便是三家子,我们到达三家子时正是晌午,街上很少有人出行,我们在街上慢慢的开着,路遇一个大哥,便打听了一下满族的博物馆,告诉我们,一直走在路的尽头有个小学,博物馆也在里面,我们谢别之后到达小学门口,看到用满文写的三家子满族学校依旧有些震撼,原来真的是可以这么近距离的接触到我们的历史。
到达之后看学校的大门紧锁着,在看时间今天是周末学生们也都不上课,先前的兴奋瞬间破灭。我们在门口静静站着,也许是巧合,遇见一个骑摩托车的大叔,询问一下,大叔很热情的打了一个电话说如果你们不着急的话很快会有老师过来,我们很感谢这位大叔,大叔说他是驻村扶贫的,很希望可以通过一些人的宣传可以将三家子的满族文化一点一点挖掘保存下来,出于信任,在街上站着的时候,关先生说;”杨先生这件事需要靠你了”。
其实追源,在闯关东以后到今天,去柯尔克孜族和满族就会发现,这儿的文化几经波折大都被汉化了,除了三家子小学1-4年级有满语的课程,其他不是满族发源地的地区就更为稀缺了,在村里除了极少数高龄老人会满语外,其余人都是讲汉话的,想象一下这一代人的逝世,满语会不会就此销声匿迹,满语的传承将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等了十分钟,来了一个看起来偏瘦的年轻人,我们都叫他老师,老师也不避讳,直接带我们去了博物馆,在参观中我发现文物保存的很完整但却是直接裸漏在外面,没有太多的防护措施,从村里整体的建筑来看,当地的交通很是堵塞所以村里的发展似乎还停留在我小时候的生产水平,有利有弊,也许正因为于此,此地的文化没有被完全的稀释掉,从馆藏的文物来看,就会发现越是小地方的文物比大的博物馆里的文物更为珍贵,更具有代表性也更真实,比如我看到一双清代绣花的格格鞋旗鞋(图),我问老师会不会满语,老师为我们唱了满族的十二字头歌,甚为震撼,如果我能为文化的宣传做一些贡献,定当仁不让。
第三站---扎龙湿地
在通往扎龙的途中,路过飞鹤观光牧场,我们便进去看了一下,第一次近距离了看了看飞鹤奶粉的生产基地,吃了几个羊奶做的冰淇凌,似乎没有太多味道,因为赶时间,所以没有太多逗留,便赶往下一站,在到达扎龙时已是下午四点钟,错过了丹顶鹤的放飞时间,在坐观光车时,司机大叔告诉我们七月份是扎龙最好的时节,湿地周围的芦苇长得没过水面,风一吹特别漂亮,我们到达内场时很多人往外面走,我们便去寻了那几只失落在外的丹顶鹤,关先生告诉我说不要靠太近,丹顶鹤啄人,我们便在二十米远的位置照了几张照片,走的时侯大叔告诉我们带着相机来一定要拍太阳刚刚升起放飞丹顶鹤的景象,那个时候甚为美丽,下次来一定要找我,我带你们拍,我们说:“好,下次来,一定。”
第四站---昂昂溪遗址
今天关先生一早便告诉我,去寻访梁思永先生发现的遗址?我说:“好“便一路向北,去了昂昂溪遗址,到达博物馆时管理人员告诉我们今天闭馆时间不营业,我们站了一会,刚要走,馆长出来了,说你们专程过来也不容易,只能看两个馆,其他馆看不了,心里暖暖的,在参观途中第一次觉得离他们都好近,因为他知道我喜欢林徽因,所以林那个时候的所有人物关系事情我都是知晓的,所以我也总是提及,你便记下了,真好!
参观完我们便去了梁思永先生挖掘文物出土的现场,似乎是经历了太多的时间冲刷,连铁门都布满了蜘蛛网,我们一路寻着小径去,虽然没有太大的发现,但心里却是满足的。一路上我们都在热络的讨论着他们之前的往事,似乎酒不醉人人自醉。
下一站---阿木塔
因为一路走的是乡道,所以在路上遇到的风景也是美不甚收,关先生说一路上正经买票的景点竟不如这沿路的风景美,在去往阿木塔的路上,偶遇蓬莱屿,湖水美的有些不像话,关先生叫他转转湖,因为车子转来转去,它似乎在跟你捉迷藏,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下面逗留了好久,迟迟不舍离开,竟是如此艳羡此处的牧民可以享受这无尽的世外桃源。
由于去阿木塔的道路被封了,所以直接从先前草原压出的两个很深的烙印上压过去,道路实难,一望无际的草原,我一直认为也只有在大西北才有的景象,就这么突兀的呈现在你眼前,真实又虚幻,当地有蒙古族所以在草原上随处见到牧羊人和成群的羊,此刻--天、人、草原、融为一体,像一幅画一样就那么静静的立在那,你不来,我不走。
在横穿了整个草原之后,便到了目的地,典型的蒙古大包,我们在那解决了午饭,似乎两个人点什么菜都会多,我们点了其中典型的蒙古烤羊腿和奶茶,在等的时间,服务生告诉我们,他们也新开业不久,烤的羊是从海拉尔带过来的,味道很纯正,因为之前有同学去海拉尔玩,所以多少了解一些,很是亲切,她还告诉我们如果有团一起过来,我们晚上可以一起参加篝火晚会,我们谢过了她的好意,因为当天要赶回哈尔滨,所以用完餐之后便匆匆上路了。
在赶回哈尔滨的路途中,途经大庆,之前也是常听大庆油田,横穿了整个大庆还是觉得这个城市很了不起,看到大庆密密麻麻的抽油钻井,一切和谐而井然,在去三家子的路途中也是经过了一片很大的风力发电厂,之前在回家的路途中总是常见,但这次下车近距离接触,还是深深的为这创作所震撼,有序而有力,既是人类的福利,又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穿过大庆上了高速,看手机终于有信号了,看到辅导员在群里发,预计未来两小时暴风蓝色预警,没有重要的事情不要出门或者外出随意使用手机,看到这条消息时,大庆还是晴天,夕阳西下,不能想象仅隔着一段路竟是两种天气,我刚说躲过的一场暴雨,在过了收费站之后,渐晚的天色依旧挡不住下过雨潮湿的路面,大约又走了一个钟头雨点便越来越大,再过了四十分钟雨水已经大到连路面都看不清,看着一个接一个乍破天际的闪电,心都慢慢沉了下去,车内的气氛也渐渐的紧张了起来。
也许正是知道此刻我们是对方的精神支柱不能慌乱,一路都不敢出粗气,只记得前面是一个大卡,车子跟在后面,玻璃都是挥不去的雨水,在超车的一瞬间只记得我闭上了眼睛,一秒、两秒、三秒….再次睁开眼已是到家的时候,我长长的呼了一口气,只记得我们给了彼此一个大大的拥抱。
就这样从日出走到日落,从青葱走到成熟,这是一个关于关先生和杨先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