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看李希贵校长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书中讲到,他做了一实验,让读初一的儿子与读初四的侄女与高三的学生一起参加语文考试,最后的结果是高三的语文平均分为83.5分,他儿子考了82分,倒侄儿考了85分。
由此,他得出一启发:孩子的语文成绩与阅读量有直接的关系,与教师教不教似乎没有很大关系。于是,他们学校进行语文改革。一周六节语文课,2节在教室上,2节学生在自修室阅读,2节进行写作实践。
连李校长自己也说,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改革。
这可是高考,决定孩子命运的时刻,如果失败,谁负责?李校长坚定地说:他负责。
我不得不说,李校长真有胆识!我想说,万一失败,你负责得了吗。你将如何负责?
李校长这个行动绝不是随意之举。李阅读了大量的专家书籍,有了一定的调研之后做的决定。结果,就是就好的证明。
我想到的是,阅读那么重要,在现行的教育教学中依然没有被充分认识到。现在学校里,大把的老师没有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只是落实在口头,或者是一句话,孩子们要大量阅读哈,其余全不管了,认为这是家长不重视,我也没办法。对,阅读习惯的培养与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但是面对我们城乡结合的学校,面对不重视教育的家长,我们老师就不能做点什么吗?
当然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就看你有没有这样的观念。
我们同样可以每周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来组织学生阅读。在学生还没有养成阅读习惯之前,可以朗读经典给孩子听,可以组织共读,每天交流、分享等。总之,要想到一切办法让学生爱上阅读,并能在三四年级进行海量阅读。
就这一点,学校做为管理层,一定要拿出一定的措施,比如,规定每个年级必读的书目与最低的阅读量,每周拿出三分之一的课时必须放在阅读上,经常性组织好书推荐,读书分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