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道歉,好像秒想到的词就是“对不起”,再来上一句“没关系”,好,一个回合结束了,这可能是“道歉”的最低标配。
实际上,道歉可不是简单的标配,它是门大学问,道歉与接受道歉,是一种意义深远的人类互动行为。道歉学在西方自20世纪末兴起,如今已渐成显学。美国道歉学权威专家艾伦·拉扎尔曾经因为两个朋友背叛了他,而产生了信任危机,让他近于崩溃,他期待有一个道歉来修复友谊,通过这次顿悟激发了他对道歉的研究兴趣,他认为道歉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
作者艾伦·拉扎尔用了十年的时间,研究了一千多个关于道歉的案例,写成了《道歉的力量》一书,该书从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差异等角度全面介绍了道歉的意义和方法,分析了道歉看似简单实际复杂的心理机制,旁征博引历史上和当代各种真实的道歉案例,全面阐述了道歉的疗愈功能、道歉的方法、道歉和拒绝道歉的原因、道歉的时机,以及道歉与宽恕的关系等。这本书告诉我们,道歉,绝不是简简单单的“对不起—没关系”这样的回合,而是一套复杂的“组合拳”,深入理解道歉,知晓道歉需要满足的心理需求,正确运用道歉,可以调节与家人、朋友、同事等人际关系,也可以用于企业间、国内与国际纷争之间,为和谐社会做贡献。
有时候,说sorry不是道歉,让我们来正确认识“道歉”
在英语语境中,听到某人的不幸遭遇时,常会这样说“I’m sorry to hear it.”这时说的“sorry”只是表达一种遗憾或与对方产生共情,以达到安慰对方的效果。此外还有机场延误时广播里说的“女士们先生们,原定于X点X分的XXX航班因为天气原因延误,请在候机室内继续等候,对此我们深表歉意……”其实,这是一种表达遗憾的礼貌形式。
那什么是真正的道歉呢?艾伦·拉扎尔在《道歉的力量》中,清晰定义出什么是真正的道歉:
“道歉”是指双方相对时,做错事的一方应该向受害一方承认自己的过失,为对方不满负责,并且表达悔恨或自责之情。
在《道歉的力量》中,把真正的道歉过程,明确为四个部分:
1、认错;
2、提出解释;
3、表现出自责、羞耻、谦卑、真诚等行为与态度;
4、进行补偿。
这四部分道歉,可以是国与国之间对某一战争罪行的反省,也可以是地铁上踩到别人脚而进行的回应。不慎踩别人一脚一般并不需要进行金钱的赔偿,但同样需要认错说对不起表达自己的真诚态度,同时用肢体语言或者笑容补偿对方心理上带来的不快。虽然大家说对不起的时候显得很随意,但一次真正的道歉需要四个步骤才能构建完整套路,难怪一个真正的道歉是如此难以出口了。
道歉的理想结果,是修复破裂的关系
道歉的最理想结果是什么呢?在我们的惯性思维中,应该是对方原谅你了,双方握手言和,修复破裂的关系。在这个修复的过程中,如何让道歉发挥应有的作用?作者艾伦·拉扎尔在《道歉的力量》中,通过多个实例来分析印证,成功的道歉必须能满足受害方一项或多项独特的心理需求,他在文中共描述了七项需求,但实际中可能会超过或延伸更多的需求。这七项需求是:
1、恢复自尊和尊严。
2、确认双方遵循相同的价值观。
3、确认错误不在自己。
4、确信人际关系中的安全感。
5、看到冒犯的一方受到惩罚。
6、因为伤害得到补偿。
7、与冒犯的一方坦诚对话。
由此看来,道歉绝不是鞠躬说句“对不起”就万事大吉了,而是你的道歉是否满足了对方某种需求。
艾伦·拉扎尔在书中列举的案例非常多,均是国外及国际案例,如果作者看过我们国内的一部电影,我想更会是一个超级好的案例。
90年代初,中国有部电影《秋菊打官司》,秋菊的丈夫王庆来为了自家的承包地与村长王善堂发生了争执,被村长一怒之下踢中了要害,导致王庆来整日躺在床上干不了活。已有6个月身的孕秋菊去找村长说理,村长却不肯认错。秋菊便挺着大肚子去乡政府讨个说法,经过乡政府李公安的调解,村长答应赔偿秋菊家的经济损失,但当秋菊来拿钱时,村长把钱扔在地上,受辱的秋菊没有捡钱,而又一次踏上了漫漫的告状路途。先后到了县公安局和市里,最后向人民法院起诉。除夕之夜,秋菊难产,村长和村民连夜冒着风雪送秋菊上医院,使她顺利产下一名男婴。秋菊一家对村长非常感激,也不再提官司的事了。但正当秋菊家庆贺孩子满月时,市法院发来判决,村长因伤害罪被拘留。但这个结局却不是秋菊想要的,她却只想讨个说法,并不想让村长被拘……
如果剧中村长早看到这本书,学会道歉,我想秋菊也不会踏上那条漫长的“打官司”之路。我们看到其中有三个重要环节,一是秋菊去找村长说理时,村长如果承认错误,让秋菊挽回尊严,这事就和解了;二是李公安调解后,村长如果把钱交到秋菊手里,这事也就和解了,但村长偏偏把钱扔到地方,秋菊觉得受辱不接受;三是村长在秋菊难产时给予了帮助,秋菊因感激而原谅了村长,这是因为满足了秋菊的心理需求,事情发展到这个环节终于达到了“和解”的目的,但怎知在“和解”之后却又传来法院判决……
秋菊打官司的过程,就是一个满足自己心理需求的一个过程,满足了她的心理需求,实现了和解的目标,就是一个成功的道歉,反之,就让秋菊走上了一条漫漫上诉路。
把镜子转向道歉方,了解人们道歉的动机
之于被道歉方,道歉意味着治愈所受的伤害,满足一定的心理预期,那么对于道歉方来说,基于什么样的动机,让人们要去道歉?
《道歉的力量》中将人们道歉的动机分为两类:
1、出于内心的强烈感受。从心理学的角度,有三个心理学的概念也可以概括内在动机,分别是:同理心,内疚感,羞耻感。这三种力量将从内心驱使着人们去道歉。
2、强大的外在压力。他们想要影响别人看待、对待他们的方式,不想让自己处于被谴责的境地而倍感难堪。
由此看来,任何一次道歉的动机,要么出于内在因素,要么出于外在因素,或是两者的混合。
书中曾有诸多“迟来的道歉”,虽然事隔多年,在道歉过后仍达到了修复双方关系的效果。这种案例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屡见不鲜,如潜逃多年的作案者,多年来从未睡过一个好觉,心灵上每天都在受折磨,通过投案自首来实现身心的解脱。
你信吗?未来,道歉将推动整个社会的文明进程
随着经济发展的迅速,人们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快,新的形势将会不断衍生新的问题,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国与国之间,矛盾与纠纷都是在所难免的,如何文明而不失优雅地完成一个“正确的道歉”是一门艺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并掌握道歉这门学问,牢牢把握“道歉秘笈”,它将成为改善人际关系乃至国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工具,道歉学的普及与兴起,必将推进和谐社会的进程,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贡献。你信吗?我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