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黄铭峰
之前有家长问我,“如何引导中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对书籍的选择有没有好的建议?孩子阅读的起点一定要稍微放高一点嘛?
这个问题也是我非常关注的,即“如何引导我们的小学生和中学生去阅读经典,以及如何选择经典阅读?”。
首先关于阅读我觉得分四个层次,要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好书——最后大量地读经典好书。
所以我一般不鼓励孩子看那种纯粹浪费时间的书。
其实我个人也是非常提倡我们的孩子要多阅读一些中西方的人文经典。因为这些经典之所以被流传下来,经久不衰,是经过社会和大众的筛选,真正能留下的经典也就那么几千本。
那么我们的孩子如果能在他的孩提时代能早一点去接触这些经典的话,对他们将来如何去思考人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非常有意义。
我感觉我们现在的孩子确实对阅读缺乏足够的兴趣,他们不喜欢去阅读一些经典的文学和艺术作品。那么为什么会造成现在这样一个状况呢?
一方面,我们的应试教育单方面追求对语文阅读理解和写作的成绩,过多的教了他们很多语文的应试技巧,但并不代表能提升他们对于文字的鉴赏力。
另一方面,家长自身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现今信息时代微信、微博盛行,家长热衷于浅阅读,而这种习惯会不知不觉影响孩子,让他们也养成浅阅读的习惯。
此外,在我看来,如果让小学生过早地接触易经方面的知识,效果并不显著。因为他可能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还远远达不到能阅读易经的地步。
易经是我们中国文化思想当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之一,连成人也非常难以达到对它的理解。
另外国内很多国学教育机构教授孩子老子、论语等方面的经典,其主要模式就是让孩子去背诵经典语录,这种模式自古有之。
当然现在孩子背诵时并不会立即理解其中一些含义,老师也没有要求一定要去理解。但是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些事情,有了些许生活阅历之后慢慢能和书上所学的一些东西对应起来。
也就是通过后天的感悟去映照前面所学的一些东西。
让孩子慢慢理解,先把基根要扎好,随着孩子的阅历慢慢增长,相信会有一段悟的过程吧。
在我看来,像我们中国古代,不问缘由让学生背诵经典,这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下阅读经典的模式并不适用现代社会。
所以我认为我们现在的孩子对于自身素养的培养,应该是要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要活学活用且边学边用。
所以对于中小学进行文化素养的教育应该注重实用性,也就是学以致用,运用到现实生活和学习当中,获得效果,那么他就有兴趣去学习新的东西。
当然,我们老师教的时候也不应该照搬古法的学习模式只是一味死记硬背,而是应该尝试以直接切入文本作为新的教育模式。
如果你觉得不错或者有用,希望大家能在文章最下面点个喜欢!
码字不易,欢迎大家关注下作者,欢迎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