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到了一句话,关于我的写作和我的生活的,不是写作,不是生活,是中间的部分,简称写作生活吧!这句话就是,我早在一切人物之上,但是我必须在所有的人之下。
我没有办法把这句话作为一个意思来解释,虽然它在我的脑海里就是一句话,忽然地,一瞬间,这句话就冒出来了,它是完整的一句话,不是分成两个部分冒出来的,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句子,一下子就从我的脑海里冒出来了。但是我要说明这句话,我早解释一下这句话,必须分成两个部分,分成两个部分来说。
前半句是我必须在一切人物之上。确实是这样的,我是写小说的,虽然我不能像托尔斯泰哪样把握所有人物,但是我一样有自己熟悉的人物类型,而且我读的小说范围广泛,有现实的也有幻想的,有烧脑的也有感性的,有冲突明显的也有冲突淡然的,各种人物我逗可能遇到,而且已经遇到了不少得类型。我没有办法想明白我到底遇到过多少种人物类型,经典原型四十五种把人物分为四十五种,我没有一种一种地去计算过,但是我觉得我至少已经遇到过一半了至少有二十种人物类型了,凭感觉凭直觉曲判断一下的话。
以前的我,总觉得自己是人物的奴隶,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但绝对不是最后的结果,绝对不是最后的状态,最后的状态应该是我站在一切人物之上。不能做小说人物的奴隶。以前读小说,我总感觉作者塑造的人物让人吃不透,我总感觉某个人物太深刻了,某个人物有太让人匪夷所思的经历了,我看不穿这个人物,或者某个人物的侧面太多的了我无法综合到一起。
可是,到了某个时候,到了某种程度,我白发现我认识小说人物的方式不对。我总是把小说中的人物当成现实种的人来分析,这就大错特错了。关于小说的人物和现实中的人,有这样一句话,小说种的人物是无限简单的,现实中的人物是无限复杂的。我曾经仔细理解过这句话,可是一直没有想到我在读小说的时候犯的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我把小说中的人物当成现实中的人物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都是无限简单的,只有那么几个面,而且一部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作者往往只着重表现人物的一个侧面,作者要突出的只是人物的一个面。甚至在有的小说中,人物只有一个面,没有侧面,最明显的就是三国演义,诸葛亮是智绝,当然,从反面去说,诸葛亮除了智慧的形象没有给人留下其他的印象,读者不知道诸葛亮是不是一个胆大的人,也不知道诸葛亮是不是一个细心的人,诸葛亮给人留下的唯一印象就是智慧,除了智慧没有其他的侧面。而曹操是奸雄,关羽是义绝,这三个主要人物都是没有侧面的,都只有一方面的特点,虽然在罗贯中巧妙地设计下在情节的精妙设计之下,这些特点得到最大化得强化,人物的一个特点和情节相互补充,相互强大,成了一部传世经典,成了中国古典的四大名著之一。
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应该用这样的方式去理解,抓典型特征,而不是当成现实生活中的人物那样,方方面面去分析。前半句话解释完了,该解释一下后半句话了,我应该在所有人之下。在所有人之下,并不是自卑,并不是无能,或者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废物,这只是一种心态,并不是现实生活种身份。只是心态,不是身份。在所有人之下,这样有一个天大的好处,或者不止一个好处,你可以有看穿所有人的资格,而且你抱有这样的心态去生活,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的大部分人都是很容易接触的不容易和别人发生冲突,也不容易和别人闹是非。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所有人之下,只是一种心态,不是一种身份。如果你的身份再所有人之下,妈你就几乎没有生活了,身份卑微的人,是没有几个人愿意接触的,而且旁人看你的眼光会有鄙夷。这只是一种心态的所有人之下,方便你去了解每一个人,杨绛女士也有类似的观点,一个处于底层的人,所有人都会露出他的本来面目。当然了,身份的最底层确实是一个麻烦,而且生活没有着落,弱国无外交,卑贱的人其实是没有多少生活的。但心态的卑微就不一样了,有生活,可以和所有人接触,而且对没一个人的本质都很了解。
这就是我想说的,我要在所有人物之上,我要在所有人之下,不知道说清楚没有?
散散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