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几位酒友吹牛。一位说,中国古代文人素有三个梦——帝师梦、家臣梦、隐士梦。并言之凿凿地说:这同样符合二八定律,能做帝师家臣者二分,做不成帝师家臣,只能退隐江湖者八成。
只知道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中有一个著名的说法,说古代老百姓有三个梦——明君梦、清官梦、侠客梦。明君指望不上就指望清官,清官指望不上就指望侠客,如果连侠客也指望不上,就只好指望武侠小说了。
我孤陋寡闻,没有听说过关于古代文人三梦的说法。但仔细想想,还是很有道理的。
先说帝师梦。中国古代文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读书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治国安邦当做自己的人生终极理想。治国平天下,谁能做?只有皇帝能做!但皇帝都是天选之人、万中无一,这个梦是不能做的,想想都不行,那是“大逆不道”。
皇帝不能做,照样不能抹杀读书人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可以做一个能够影响皇帝的人啊。那个人就是帝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辅佐皇帝成为尧舜那样的贤明君主,德政布施天下,造就太平盛世。杜甫的这句诗,道尽了古代文人的美好理想。
帝师梦,对应的是“治国平天下”的大道。
但现实总是骨感的!屈原把自己比作美人,发簪申椒兰桂,手持蕙草香芷,希望能够“夜夜君王侧”,舒展自己的理想抱负。只可惜“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其结果只能是屡遭贬黜,无奈形容枯槁、江畔彷徨,最终魂归汨罗、身死道消。
帝师梦不成,那就退而求其次,做做家臣梦。“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不能治国平天下,那就做个家臣,治理好一个地方,让这个地方百姓富足、安居乐业。
家臣梦,对应的是“齐家”的理想。
战国四公子养士,天下士子趋之若鹜,不仅是对四公子的仰慕,更多的是想在他们的麾下,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涌现了冯谖、毛遂、侯嬴、朱英等著名门客,在那个时代书写了一篇篇精彩华章。
但是,依附别人永远无法自主,家臣永远逃不掉主辱臣死的命运。士为知己者死,“田横五百士”,是壮举,更是悲剧。
那就只剩最后一条路了——做个隐士!“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隐士梦,对应的是“修身”的追求。
于是,就有了高山流水,就有了鹤子妻梅,就有了采菊东篱、种豆南山,就有了竹林隐居、饮酒赋诗。
远离俗世,快意江湖,不是沉沦堕落,而是对生命更深彻的思考。文人愈是落魄时,越能彰显文人的生命力。李白的桀骜不驯,巍巍“高山安可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为天下文人立了一座不倒的精神丰碑。
所以,不管是帝师梦、家臣梦、隐士梦,寄托的都是古代文人士子的人文理想;不管是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抒发的都是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这,可能就是我们今天仍然仰慕他们的根由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