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朴实的像路边盛开的野花,但句子里却能渗透出青草的香气。
2018/6/14 周四 晴
读的书越来越多了了,好像品味也在不断变化,越来越欣赏不来那些精美词藻堆砌的文章,也不喜欢那些字字句句都要精雕细琢的文章。阿城说:“好文章不必好句子连着好句子一路下去,要有傻句子笨句子似乎不通的句子,之后而来的好句子才似乎不费力气就好得不得了。人世亦如此,无时无刻不聪明会叫人厌烦。”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就是这个理儿。
偶然间拾得沈书枝的一本书《燕子最后飞去了哪里》,不矫揉造作,也没有华丽的词藻,文字朴实的像路边盛开的野花,但句子里却能渗透出青草的香气,极具韵味,读完之后,回味无穷,觉得这样的好书,不能藏着掖着,一定要分享出来,就等不及写下这篇读后感。
沈书枝,说实话,她不出名,而《燕子最后飞去了哪里》这本书,也不出名,极其不出名。貌似除了豆瓣好评多一些,没啥特别突出的,但确实格外吸引人,文字的朴素简洁,情感的温厚细腻,还有如沈从文般的沉静诗意。读着的时候,感觉就像外婆在煤油灯下,一边缝补衣服 一边细细唠叨。乡间的日子,生活的琐碎,五姐妹的亲情,缓缓从嘴里流出来,而我就在煤油灯下,望着忽明忽暗的光,静静地听着。
整本书,沈书枝以细密工整的文字、平淡舒缓的语调讲述着姐妹五人之间的情感和各自的人生故事,温柔地注视记忆中的自己与他人,朴素诚实地展现出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那五姐妹童年的苦味与趣事,成长的陪伴与扶持,情感的依靠与羁绊,以及各自的人生经历,在作者看似琐碎的讲述中,平实而温润地呈现出来,让人静下心来去感受平淡日子的冷暖,体味生活的质感。
前些日子还和文友聊天,谈到什么是好书时,大家各抒己见,争执不休,最终也没有统一一个答案,想来每个人对于好书的定义都不一样吧。与我而言,一本好书,是可以让人的思想绵延千里,可以唤醒蛰伏于内心的情感。而《燕子最后飞去了哪里》成功做到了这些。
这本书里面写了很多生活里琐碎的事情,看似极其平淡,却依然能让人的思维四处蔓延。比如五姐妹偷吃零食的故事:“我们轻手轻脚翻抽屉,拈两颗蜜枣,或者一颗荔枝干。有时候找不到,就去偷玻璃罐子里的白糖吃,抓一把白糖,风一样跑出去,躲在村子里哪家的屋子拐角去偷吃。蜜枣好甜。白糖好甜。手心被口水和糖分浸得梦糊糊的,终于手上的东西都吃掉了,心还急得‘咚咚’跳。”
一阵恍惚,这故事里分明也有我的影子嘛。记忆中,过年之前,家里都会囤一大袋一大袋的水果糖和大白兔奶糖,每次都趁着爸妈不在家,偷偷摸摸地在袋子里面拿几颗,找个没人的角落慢慢地嚼完,然后把嘴角的糖稀擦得干干净净,心惊胆战地等爸妈下班回家,可能是买的糖果很多吧,爸妈并没有发现,于是更加肆无忌惮,偷吃的频率越来越高,分量也越来越大,以致于最后东窗事发,少不了挨上一顿“疼爱”,最后是屁股疼,牙齿也疼。读着沈书枝的这段文字,曾经战战兢兢偷糖果的故事也在脑海里越来越清晰,就连想吃大白兔奶糖的欲望也被钓了出来。
《燕子最后飞去了哪里》这本书,反反复复读了三遍,哪怕我对有些农村生活不太了解,哪怕书中记录了很多琐碎的日常生活,但在沈书枝细腻的文笔下,也有了静水流深的韵味,让我回味无穷。她写自己沉迷于捡糖纸:“走在上下学的路上,或是村子里,眼睛不放过每一张可能见到的糖纸。除了吃喜酒,乡下有糖的时候很少,偶尔见到一张糖纸,已被土埋了半边,失去了最初的晶亮,也还是珍而重之地拽起来,洗晒干净夹在书里。慢慢积得多一些,就用毛线绳子一个连一个地结成一线,如蝴蝶结似的,挂在帐钩上好看。”
感触颇深,小时候就爱收集东西,糖果纸也收集过,其实现在想想糖果纸也没啥用,但五颜六色的,就是好看,摆在书页里,放在桌子上,怎么看都不会腻。她写男生喜欢看玄幻小说,女生喜欢看言情小说。总能让我想起以前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偷看漫画,还有同桌桌上换了一本又一本的《爱格》和《花火》;她写抱稻铺子的点点滴滴,虽然我不曾经历,但在她温情的文字之后,仿若看见了五姐妹喊着口号清稻田,推稻桶,疲劳而颓丧的模样。
琐碎的故事,日常的点滴,在沈书枝的笔下,慢慢流淌出来,温柔而敦厚,而我就顺流而下,缓缓地回到年少的记忆里。
有时候,虽茫茫人海,却终会相逢;有些人,虽素未谋面,却已相识久远。文字牵线,因缘际会,我与你相遇,得之,我幸。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 第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