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公众号【阅读之后】,欢迎关注,与我一起读书、读剧、读人、读事。
买这本书的时候,是《百家讲坛》最火的时候,那时候我虽然因为上高中没有时间看电视,但是听到同学和一些大人口中闲谈的,几乎都是《百家讲坛》。
而《百家讲坛》中又以易中天的三国、刘心武的红楼,以及于丹的论语,最受欢迎。
那时的于丹既没有《论语心得》播出后迅速成名的辉煌,也没有走红后言行不一致的形象垮塌,所以买那本书,也纯粹是因为没有时间看电视,从而导致我萌生了从书中学习一下的想法。
总体来说,书中内容应该与电视上播出的节目出入不大,毕竟是中华书局出版的,质量和内容还是能够得以保证。
而我多年来除了在课本上学过《论语》的只言片语以外,并没有系统学过论语,所以买了这本书,也有学习一下国学的想法。
但是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却并没有实现买书之前的那种期待感。
我不止一次想过为什么,讲真,于丹解读《论语》的角度很好,既从古文中来,又回归到了生活中去,两相比较,将普通人难以理解的古文用现在社会的例子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一番,既让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人们有机会学习经典,也让论语走出了课本,进入了我们的普通生活中。
我想了许久,想知道自己为什么在合上书后,没有看书前的期待感、也没有看书后的充实感。
我想了想,似乎无外乎书中的“心得”和道理实在太过普通了,普通到我们都知道它们,不过是很难经常去应用它们。
说白了,这本“心得”不过是一碗鸡汤,用孔夫子的话包装的鸡汤。于丹总结了生活中的经验至理,然后结合《论语》,一一对照,让我们有了一种错觉,仿佛几千年前的孔子正在给我们上课,叫我们如何以儒家之道来生活、工作和学习。
但是,我并不是很期待得到孔子生活和工作的智慧,我不是说孔子落后——他落后的只是时代和科技,但是思想并不会落后太多,即使有所变化,思想也可根据时下加入新的理解,重新发扬光大。
我所期待的是对《论语》这本书的学习,听孔子的故事、听现代的例子,都没问题,但是我更想这正学习这本儒学经典。或许因为是这样的初衷,所以我对于丹的“心得”也就没有太多的道和了。
《于丹论语心得》
(古典/【中】于丹/2006)
这本书中,于丹用白话文讲述了一个走南闯北、历经世事的孔子,以及孔子的理论形成之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