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底,小学时候的我从没想过自己会喜欢上创作,每次要上交的作文无非就是一项需要想破脑袋咬文嚼字的费神作业。能按时交给老师,分数不要太差,这就是我对写作的最大要求。
身边朋友“优+”的作文我从来是望尘莫及,却也从没想要赶上,就这样吧,反正我也不可能有兴趣。
比起文绉绉地用各种生动词汇把说看所想在作文纸上描绘,我更偏向于对着你的耳朵叽叽喳喳几小时不停,兴致来时还会忍不住对着你可见的肌肤来个响亮的击掌(当然这只对某几位姐妹)。
•▪•
一直到2014年初二下,那段时间我内心经历着不可言喻的分离之苦,之后的QQ空间发张图都要配上自以为小清新的非主流句子,现在看看都觉得好可怕。
也正是因为那段日子,所有的情感都被无限地放大,好像看得更远了一点,想的也越多。一发不可收拾的想法无处安放,终于在抓耳挠腮寻找作文灵感的时候,发现了两者间似乎有联系,慢慢地思路就接洽起来,作文成为我当时挥洒感悟的主场。
那时唯一的读者,我的语文老师,在每一篇作文后都会写下感我肺腑的评语,除了批改还有非常真诚的看法与鼓励,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我的作文也可以让他人产生想法,进而延伸去更深的话题。虽然我知道阅读批改是蓝老师身为语文老师必须的工作,但我还是很珍惜每一次的写作机会,期待随心所欲的挥笔写作,期待蓝老师写的评语。
•▪•
回到槟城读书的第一年,慢热的我话不多,原因一部分是还沉浸在离别的伤感和新环境的适应中,另一部分就是觉得不能太早显露出我话唠的本性,等会儿吓跑了朋友。所以休息节一吃完饭,我就回班级看书,大家回班时经常会看见我靠在窗边看书,绝不是在营造什么文艺少女的感觉,只是热得不行跑到窗边渴望凉风吹来的忧郁转学生。
正是这一年,看的书比前几年在培元放学后搭公交看的量多了许多,看着书就不自觉投入到文字里的世界,感觉真的很奇妙,也更加深了我想用文字来留住回忆的想法。
•▪•
初三这一年开始,我开始参加许多校内外作文比赛,都取得了还不错的成绩。到现在我发现,每次我得奖的作文和大部分平时写作的素材,都来源于中国的记忆。泉州、美食街、西街、东西塔、公交车、培元、同学们、感受等等,那些令我印象深刻的人事物,通通出现在作文里。
再到近几年来,得的一些更大的奖。
2017年韩江学院中文系文学创作营比赛的冠军,源于2016年底在浙江西塘傍晚的某一瞬间;
2018年校作文比赛冠军,源于第一次送姐姐去读大学的流泪清晨;
“与25部经典的上海相遇——2017~2018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唯一的海外学子特别奖,源于2014年山东济南滑雪场的一座小山坡。
我渐渐地感受到,创作的可贵,在于真情实感,其次是恰到好处的用词。
•▪•
去年高三的时候有位学妹在学长团欢送会的礼物里给我写着:“曾经看过你的作文被刊登在校刊上,是关于泉州的,写得好棒!”
看到这句真是把我乐得,我用文章让一位小妹妹认识了泉州这么棒的城市,分享真好。
我们确实不太熟,但我后来还是找了个机会跟她说了声“谢谢”和“泉州欢迎你!”
•▪•
现在小日尝(我的微信公众号)是我拓展写作之路的另一天地,
同时也是储存我珍贵记忆的一大空间,
想法还是和记忆馆(二)里写的一样:
文字、照片们,
它们就静静地在这里,
不打扰任何人,快乐舒服地待着。
衷心感谢在创作路上给予我很多帮助和鼓励的语文老师们,我会坚持努力的。
西米的创作小路在慢慢延伸,就算是开着拖拉机的速度,我也希望永远没有尽头。
文字:西米
排版:西米
照片:重要的人们和西米
2019.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