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各种需求,无论是老板提的还是自己给自己提的,只有思路清晰,做事才能高效。
面对一个需求背后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现在,把我的一些思考分享出来。
我们先了解一下『需求』这个词。很多场景下,我们都会用的这个词,现在最多的就是互联网产品经理的需求文档。而我们做运营管理的现在也必须拥有产品思维。
在作需求分析的时候。这个需求的定义是指:谁在什么情况下想做什么,以达成什么结果?简单来讲,就是某个角色想得到或完成什么?需求是需求方的渴求,只跟需求方自己相关,是不带解决办法的,提出解决办法则是我们的工作。
那我们要怎么判断是否满足这个需求呢?这是一个相当的重点。正确的做法是搞清楚用户的出发点是什么?为何要加?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而不是马上就去满足提出者的意愿。
需求通常可以被分为三种: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功能需求
第一步,公司想干什么?
正确定义问题,是成功解决问题的一半。
宏观战略上,我们用波特模型和曾鸣提的点线面体工具来做分析,需要对组织的优势、劣势非常了解;需要对用户构成及特点很熟悉;需要对市场变化趋势有把握。这个部分是公司老大们的事情,但我们作为经营者一样要深刻的理解解读,否则你就只是个小打工仔。
在以上的背景条件下,每个需求被满足,他必须能满足大生态的下面的一个小生态。也就是必须是我们这个房屋上的一片瓦才行。
假设我们在经营一个医馆,目标就是治疗好每一个来看病的病人。
先解构这个小生态,是由哪些要素组成?比如需要有医生,需要有药品,需要有人去经营管理等等。
更进一步,生态里面的哪些要素是变量?有哪些变量是我们可以调整的?
这过程中遵循的一些本质的规律是什么?比如医生的专业知识,比如药品质量,医患关系等等。
最后,评估这个医馆经营状况需要哪些指标?
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想办法建立一个可以良性运转的生态。
上面完成之后,我们再把视角放大,把自己放到整个大经济体里面去审视:依照我们附着的经济体来看,我们这个动作会对自己产生怎样的影响?还有哪些点没有想到呢?
第二步,公司能做什么?
接下来我们进入用户需求分析。
我们在整个人经济体里面承担着什么样的角色,作为这个角色思考从进入到离开我们准备完成哪些事情?
这一步梳理完了之后,按价值取向分析效率性、利益性。再用KANO模型分析一遍,这样下来,基本上对需求会有透彻的理解了。
第三步,用户完成的过程是怎样的?
明确了能干什么事,我们就能明确被提出来那个需求需要被满足么?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接下来就把每一件要干的事解构出来。这个阶段,需要输出流程图。
流程图是以过程为中心,用全局的视角,关注事情怎样被完成。一件事情可能有很多角色参与,共同来完成。每一个流程图都为了获得一个结果,各个分支都得考虑到,也就是说,必须是一个闭环。
第四步,客户的交互是怎样的?
就是从用户角度去走一遍
我们扮演什么角色?在这个角色下,比如说商品陈列,这个陈列是要负责销售转化的。用户在这关注什么信息?他的决策依据是什么?我们需要设定什么样的先发影响?这些都需要对用户有很细微的理解,才能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最好陈列方式。
总结
需求是对解决方案的描述,思考过程是从宏观到中观在到微观。
抽象的工作没有完成之前,最好先不要着急具象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