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能被称为“大帝”的人,其成就、格局、才华、学识、城府一定优于绝大多数的人,再加上一些运气的加持,才能让他在历史中脱颖而出,成为自己所处时代的佼佼者。
之前对拿破仑一直有一些模糊的形象,知道他是法国历史上的一位“皇帝”,一位军事强人,他被很多人认为是有雄才大略的帝王,对欧洲的历史格局产生过很大影响。他带队打下过埃及并把狮身人的鼻子炸毁了。大致就这些。
看过本书之后,拿破仑的形象在我的认知里变的丰富、饱满起来。
他博闻强识博览群书,很有艺术鉴赏力,能够在二十年之后叫出仅见过一面的士兵的名字,对哲学、音乐、绘画、雕塑、文学等方面都有涉猎并有自己较深刻的见解,这一点连康德都为之钦佩。
他有过人的政治才华,在夺取政权、治理和发展国家方面取得了综合成就;与众多的邻国是战是和、与多宗教的兼容并蓄,大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以拿破仑法典为代表的一系列法律、规则、体制都对至今的法国乃至欧洲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是非凡的军事天才,从营伍的底层崛起,一步步靠军功称为一名大军团的指挥官;从一个大头兵到指挥几十万人、多名元帅、同时在几条战线作战的皇帝,而且胜多败少;
他有深沉的人格魅力,无论身在草莽还是高居庙堂,都能与一线将士打成一片而深受爱戴;即使失去帝位时也有大群的拥趸;
但是,才华归才华,人品归人品。拿破仑相人不准,宠溺家族中人,在自己核心圈子里的人也有几个给自己带来致命一击的叛徒。他风流成性,因为身居高位,而且在那个年代的欧洲找情人是种风尚,这让他有了差不多20位情人。他固步自封,不惑之年以后过度地依赖经验,对新的战术、战场配置、政治形势缺乏足够的学习和判断,多重因素叠加,致使他最终在滑铁卢功亏一篑。作者讲,二度出山的时候,大帝已经失去了民心,几乎仅有军人的支持。个人能力即使再强,但失去了趋势和环境这一优势,也难挽狂澜于既倒。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世界,堪称“大帝”的人并不多,拿破仑也许是历史进入“近代”之前最后一位了吧。作者安德鲁·罗伯茨也是这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