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朋友给我打电话,她说,学习没有多大用处,知道做不到,还不如不知道。
自己经常对孩子、爱人发火,发完了又后悔,自己很痛苦。
还有一位朋友说,自己学习想要改变,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是爱人却打击她,说学习有啥用,还不是老样子,心里很委屈。
还有一些朋友,觉得自己已经学习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并没有提升,孩子的问题、缺点并没有改变,自己很迷茫。
我们都困在了知道做不到这个瓶颈期。
怀疑、沮丧、痛苦、纠结,迷茫,不知道还可以装糊涂,觉得跟自己没有关系,知道做不到就更加的痛苦。
觉得自己已经经知道了,为什么事到临头却做不到,很多人想不通。
知道做不到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所以很多人非常的自责,以至于开始逃避学习。
遇到事,情绪依然会来;遇问题依,依然解决不了,这学习与不学习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学习还不如不学习。
于是,有的人开始打退堂鼓,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觉得是不是自己笨,自我否定!
我曾经也是这样,信誓旦旦的想要通过学习帮助儿子改变,帮助家庭改变,帮助爱人改变,帮助他人改变。
结果是,帮的越多,矛盾越多,问题越多,痛苦越多。
帮一份,别人厌恶一份,彼此仇恨一份。
困惑,迷茫,委屈···········
其实,当我抱着要去帮助别人改变,我的起心动念就已经是错误的,没有人会觉自己是错的,愿意被别人强制改变,只是愿意被别人影响。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容易犯的几个错误,仅供大家参考,共勉。
第一个误区,学习是为了改变他人;
当我们觉得自己的学习是为了别人的时候,我们的学习目标就是为了改变,爱人、孩子,他人是错的。
既然他人是错误,我们的注意力就会关注在他人的错误上,盯着别人的错误不放。
我们就会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检验孩子、爱人、他人的行为偏差、错误、没有做到的地方,我们就开始唠叨、说教、指责、抱怨、嫌弃、打压等等。我们成为了一个监督者。
当我们检验的对象,被我们用所学的知识检验的时候,他们被要求、被指责、被抱怨、被嫌弃、被否定、他们就会感觉不舒服,就会为了自尊心而反抗,就会说:“你学习,不也是那样,还讲我们”。
他们就会回过头,用我们对待他们的方式来来攻击我们,捍卫自己的权利。
我们学习知识,就如同我们是手电筒,借助电池的功力,发出的光,然后觉得那是自己的光,自己的智慧。
觉得自己就了不起了,就可以为人老师了,所以就开始借着电池的光,他人的智慧,去挑爱人、孩子,他人的毛病、不足等。
专挑别人的毛病,挑别人不足。
光,成了挑别人毛病的扫描仪,而不是别人前进道路的动力。
自己还在黑暗中,光是电池的功力,电池一旦取走,自己就什么也不是,就如同知识、智慧是老师的,离开老师就无法做到一样。
当面对爱人、孩子,他人,的错误发生,真正不学习与学习的区别是,前者忙着指责制造问题的人,后者学习的人,先着手解决问题背后的问题。
所以学习不是让别人成为,而是让自己成为光,照亮自己的同时也温暖了别人;
照亮了自己的方向,也照亮了孩子未来、家庭的未来。
学习的第二个误区,知而不知。
在生活中,我们认为自己懂的很多,但是我们真正摄入的,只是冰山一角。
先祖,已经用很多的小故事告诉了我们真相,如坐井观天,一叶障目,盲人摸象·······
我们一直把先人的智慧当作了笑话、当作了故事,没有真正的去思考过。
我们知道的比例是少而又少,我们不仅仅不知道自己,我们更不知道别人。
所以,我们认为自己知道,却不知道自已经被我们认为的假知道绑架了,催眠了,活在了妄想与妄念、妄知中。
就像一个孩子问妈妈:“妈妈你知道足球吗?”
妈妈回答:“当然知道,问这么幼稚的问题,你长大好好踢球,好好表现,好好,好好·········。”
妈妈就像是足球老师
孩子又问:“妈妈,你知道什么牌子的足球比较好,世界上那个足球队厉害,在踢球中应该注意什么事项。”
·······
妈妈无语了,这就是妈妈所谓的知道!
在生活中,我们事实而非的事情多得是,知而不知的事情比比皆是。
我们知道的,知识层面的人、事、物是在平面世界是不动的,而真正的人、事、物是变化的多维世界。
知而不知,是很多人的误区,也是我们知道做不到的关键。
就像刚刚的那位妈妈,在孩子面前夸夸其谈,她认为她是知道足球的,但是让她上球场踢一场,基本是做不到的。
还有一位妈妈跟我说,她看了几十本家庭教育的书,也听过很多老师的课,为什么一面对孩子就什么的发挥不出来。
我说,不是别人知识的错误,也不是老师说的不对、而是使用的那个人,并没有真正内化别人的知识,不具备驾驭那些知识的能力。
武器在好,人不对盘也没有用;
车再好,能否上路不在与车,而是在于开车的人。
就如同学习开车,考驾照一样。
如果大家觉得科目一考过了,就认为自己是懂车了,就认为自己是知道了,就会开车了,那么我们大错特错,就会酿成悲剧。
同理,我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认为自己是知道的,就会出现这样的偏差;
认为自己是知道了,然后拿着我们所谓的知道,回家开孩子这辆车,就把孩子当试验品,小白鼠,陪练,然后还抱怨这个陪练不长进, 孩子苦不堪言。
哪里有痛苦,哪里就有反抗、就会有叛逆。
我们并没有真正的会,我们还没有进行科目二的具体实践,科目三的上路实践,科目四的知识回放实践,以及在马路实践。
我们并没有成为!
学习就是把知道,通过不断的体验,实践,反省,内化的过程,然后变成自己行为的过程。
而不是他人行为的过程。
把别人的知识消化成自己的知识,是需要不断的通过实践而得来。
我们把别人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行为,更是需要一个不断学习的累积、实践的过程。
只有通过自己行为升华 总结成自己的知识,这才是真的的知道,属于自己的知识。
我们开车上路的时候,谁也不敢保证,我们在开车的过程中不会遇到障碍、不会遇到危险、不会遇到碰瓷等等。
但是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往往遇到问题、危险的时候,我们的大脑还没有反应过来,认知还没有做出判断,身体行为已经做出正确的预判和反应,真正做到不知也会做。
所以,知而不知知困了多少人。
知道做不知道,就是我们在假知道当中。我们只是停留在知的层面,还没有上道,没有在道的层面。
如果我们自己上道去实践了一下,感受了,我们走了一次,我们就一定知道下一次该如何走,也一定可以告诉别人正确的路。
所以,知识只是在脑袋中,每一个人,每一次的经历才会在生命中,在行为中。
记得有一年,我带孩子去内蒙的库布齐沙漠,有一天晚上,我们躺在沙丘上看星星,沙漠的星星又大又亮,很美。
晚风徐徐吹过,凉凉的感觉很舒服,我们和一帮孩子一起喝着内蒙的大窑嘉宾,聊着远方的故事,感觉真的很美。
此刻,一个电话过来,是一个老师打过来的,电话里她急切的询问我们是否安全,有没有沙尘暴,有没有人中暑,等等。
她通过课本的知识知道,沙漠有危险的,是热的,她很担心、很恐惧。
老师认为自己知道沙漠,很了解沙漠,所以那一刻她用自己的知道来指导、关心、要求我们。
她不知道的是,我们每天早晚都要穿着抓绒衣,晚上睡觉需要盖被子,我们正在沙漠里经历累并快乐的诗情画意;
她不知道,我们正在经历雨过天晴见彩虹的壮观与美丽;
她不知道,我们真正感受沙漠西瓜带来的的甘甜。
她不知道,沙漠绿色植那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带给我们的震撼。
沙漠,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只有经历的人才能够感受到,懂得那份感受。
所以,知而不知是我们生活中的误区。
第三个误区是,视而不见,只关注行为,而看不见人。
在关系的世界里,我们往往只是看见对方的行为,看不见对方行为背后这个人的的需要,情绪,情感。
就像我每天在马路晨跑的过程中,偶尔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未见其人,先闻其味。
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熏头,和早晨的空气格格不入,当我和带着香味的美女擦肩而过的时候,我的心里是不舒服的,然后我的脑袋就是开始搜集对方的不好,调出可以参照对方不好的价值观,信念,认知等等。
我只是闻到了让自己不能够接受的香味,也许对方是为了一次约会,是为了掩盖自己的不足,还是有其他的需要,她必须通过香味来帮助自己,等等·····
我不是她,我无法理解她正在经历什么,所以我的评判是站在自己的需要,认知上。
如果我们能够看见对方撒香水的动机,需要,感受,我可能就会多一份接纳,少了一份评判,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自以为是。
因为我不是她,我不知道她的需要,如果我是她,我可能也会和她一样。
在家庭矛盾,亲子关系中,夫妻关系中,很多的时候,我们也是这样的模式。
爱人孩子,只是在我的眼睛中,在我的脑袋中,并不在我的心中。
面对孩子、爱人的行为,(我看见,我听见,我闻见)我的内心就会出现舒服的,不舒服的感受。
如果是舒服的,就符合我的标准,符合我的价值观,符合我的认知,我就会接纳对方的行为。
我不关注孩子、爱人的行为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真相与需要是什么,我只是活在自己的感受中。
爱人、孩子的行为让我觉得舒服、安全,我就可以接纳。
如果不舒服,我就会用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认知,自己的认为,想要改变对方,让他人符合我的准则。
我们只是看见对方的行为,活在了自己的感受中,符合自己的感受,就接纳;
不符合自己的感受,我们就会做出评判,用自己的认知,价值观,自己的认为,评判对方的错误。然后打着爱的幌子,勒令对方改正,符合我的标准。
此时,对方的行为背后的人的情感、情绪,需要没有被看见,而行为又被指责、被抱怨、被嫌弃、被勒令修改。
因为自己的感受没有被看见,被接纳,需要没有被满足,行为被排斥,被指责。
所以,他们就会活在被忽略中,非常的委屈。
委屈中,他们就会用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认知,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认为,和我们对着干。
最终,我们眼中都是对方行为的偏差,错误、不好的一面;
我们都活在了负面中。
脑袋装着,都是想要改变对方的认知,信念;
心里装着的,都是对对方不好的排斥、嫌弃。
我们 的眼中只是看见了对方的行为偏差,看不见对方真正的需要。
我们彼此活在对方的眼中,脑袋中,而不是心中。
心中没有,爱从何而来?
没有学习前,觉得什么都知道,学习以后,觉得什么都不知道!
没有学习前,什么都敢讲,学习以后,谨言慎行成了我努力的方向。
截取一段话共勉:
学习与不学习的父母
在每月看来差异微乎其微
在每年看来差距虽然明显
好像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但是……
在5年看来的时候
那就是协助孩子的最好见证
等到了10年再看的时候……
就是一个孩子与另一个孩子幸福生活的差别
就是一个家庭与另一个家庭的天壤之别
就是一种人生与另一种人生不可企及的鸿沟
就是一个层次与另一个层次的无法对比
父母亲通过持续学、习、修
从此改变了一个家族
从此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
所以,学习是需要持续的一个过程,没有捷径,靠的一种坚持。
坚持是通往智慧,通往行为的通道。
滴水穿石,不是水的功力,而是坚持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