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就抓实以学正作风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广大党员干部以过硬作风、扎实举措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实践路径。广大党员干部当大兴务实之风、弘扬清廉之风、养成俭朴之风,推动以学正风往深处吹,以更优良的党风政风进一步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
大兴务实之风,在察民情、解民忧、纾民困中夯实为民用权之基。“大人不华,君子务实。”务实精神作为传统美德,在我们当代生活中熠熠生辉。对于务实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发扬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等一系列生动的论述。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此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劲吹务实之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在“干”字上下功夫,以“敢为先下先”的担当、“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人一之我十之”的劲头,敢于肯干、知责负责,将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记在心头、写在案头、落在手头;在“实”字上下功夫,多走“泥巴路”,多串“胡同巷”,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更“心贴心”“同呼吸”,把最真实的基层“素颜”反映上去。
弘扬清廉之风,在知敬畏、存戒惧、明底线中保持清正廉洁之本。“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者。”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政治操守,是代代传承的红色基因,也是我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胜利的法宝。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和形形色色的诱惑,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坚守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既以身作则,谨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革命道理,不怀“下不为例”的侥幸,不打“仅此一次”的幌子,守牢廉洁奉公的“前门”;也严管身边人,把好廉洁治家的“后门”,帮助家属子女扣好“第一颗扣子”,树立正确的亲情观,划清公与私的界限,做到关爱不溺爱、包容不纵容,不让权力受到亲情绑架,保持清廉之本。
养成俭朴之风,在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中严守纪律规矩之戒。“俭以养德,奢必丧志。”从战争年代“红米饭、南瓜汤”的乐观豁达,建设时期“勒紧裤腰带搞生产”的自力更生,到如今“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踏石留印……共产党员的安贫乐道,既是艰苦岁月的志存高远,也是和平年代的知止有定,更是复兴路上的凯歌以行。奋进在新征程中,我们决不能丢掉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要自觉养成俭朴之风,守牢生活关,持家有道、清廉简朴,保持朴素生活作风,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执守艰苦朴素,力戒奢靡享乐,行得端、走得正;要守牢交往关,净化生活圈和社交圈,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节操,少一些不必要的“包袱”和“面子”,多一些慎独慎友的规矩和原则。
以学正风,贵在坚持不懈,成于久久为功。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学正风葆本色,担当作为求实效,让以学正风吹拂新时代大地,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