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网友看了我的文章《我最怕的,就是你们太担心我》,便发了一条消息问:“为什么自己就会认同了父母的投射呢?”
这是个好问题。
就借另一位网友的留言,一起来谈谈这个情况。
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的朋友说,她和丈夫结婚五年,对丈夫的行为模式却越来越无语。她说,刚开始恋爱的时候,觉得丈夫人挺好,虽然有些木讷,但老实可靠。
在逐渐的交往过程中才了解到,丈夫是属于从小被过度保护的那种,被家里照顾得好好的,什么事情都和父母商量,没有什么主见。起初,她也犹豫过,但想着也许结婚了,丈夫就会变得越来越成熟吧。
但是,俩人在一起久了,好像这样的关系模式又体现在了他们之间。比如,结婚商量是摆酒还是蜜月旅行,丈夫说都看她的意思。又谈到如果摆酒席的话,该请些什么人,选什么酒店…诸如此类的问题,丈夫几乎都是差不多的回应,要么你做主,或者问父母。
她说,每次这个时候,都忍不住想撕掉她丈夫,连结婚这么大的事情他都可以这样,更不用说生活上的其他事情。但很多事情,他完全是可以自己做的呀,根本就不是能力问题。
她说自己是个很独立的人,有时候也希望丈夫能够独立些,这样自己不会撑得那么辛苦,即使没有主见的时候有点建议也好呀。
有时候他还会想,当初和这个人在一起的选择是不是错了。但是,毕竟又这么多年的感情了,现在好像都变成了丈夫的照顾者了,但他又不是没有能力,为何会这样呢?
投射性认同是精神分析的重要概念之一,最早是被精神分析学家梅兰妮.克莱因提出的。是用来描述婴儿与母亲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原始的防御机制。
投射性认同是指诱导他人,以一种限定的方式来做出反应模式。
它和投射有区别,投射是你个人的心里活动,你将自身的想法、感受归结在他人身上。投射性认同,则是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你把自己认为的东西投射到别人身上,对方接受到这个信息后,在某种压力下,真的变成了你所认为的那个样子。
比如,当父母反复地说孩子的数学成绩不好时,孩子的数学成绩果然越来越差。
到这一步,还没全部完成投射性认同的过程。
当你在被你投射的人身上找到你所投射的信息后,你越发的证实了你之前投射出来的那些内容是存在的,这就是投射性认同的完成过程。
比如,那个常被父母说自己数学不好的孩子,当孩子的数学成绩真的考差了的时候,父母就证实了他们投射给孩子的内容:看,你的数学就是不行,我早就知道。
可以把投射性认同简单的理解为: A投射给B,B认同了A给予的投射,因为B的认同,再次让A验证了自己对B的投射,没错,B就是这样的。
这就完成了投射性认同的过程。
父母和子女之间,常常会玩起,权力和依赖的投射性认同游戏。
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丈夫,他玩的就是依赖的投射性认同。
依赖的投射性认同的表现形式是,他常常会表现出无助感,传递出的信息是:“不能没有你的帮助,否则你就是不爱我。”所以他会寻求和诱导他人的照顾。
而这种依赖性正是为了配合父母所玩的游戏,因为父母常常会执着于权力的投射性认同。
权力意味着控制欲,传递出的信息是:“你需要听我的,否则你就是不爱我。”这常常会诱导出孩子的无能感。
在生命成长的早期,儿童常常会限于害怕失去的焦虑之中。
儿童会害怕失去客体的爱,即使能够确认妈妈或其他重要他人就在身边,但仍存在着对这些人的爱的不确定感,特别是生命的本能得不到满足,比如饥饿,就会陷入无助感。
所以,当父母执着于权力的投射性认同时,孩子就不可避免的发展依赖的投射性认同。
比如,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过度照顾,总担心吃不饱穿不暖。
看起来,是父母无微不至的照料孩子,而潜意识层面,则很可能是父母给孩子投射了过多的担心,这种担心,其实是父母在潜意识层面,不相信孩子自己的能力。
当孩子在潜意识层面接收到了父母的投射的时候,他会怎么办?
第一,不认同父母的投射,继续做自己,这样很好很强大。
第二,孩子可能会想,如果我不认同了,会怎么样。不知道,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就是背叛了父母的意思,这样父母是否就会不爱我了呢?
如果我不能很好的照顾自己,那么,我就可以一直得到父母的照顾,同时也意味着可以一直得到父母的爱。这样的话,孩子就满足了父母的自恋的需要,满足了父母权力的需要。
也许孩子在意识层面,他会很努力的尝试,去满足现实层面父母的期待。但是在潜意识层面,孩子会把抑制自我功能的发展,去满足父母的需要,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只有满足了父母的需要,他才是安全的,才不用面对被父母抛弃的危险。
越是对孩子管得多,孩子的自我功能越是难发展起来。
父母对孩子的过多的照料和担心,本身就是对孩子成长的不信任。孩子在这个不信任的作用下,也真的逐渐抑制了自我功能的发展,从而证明了父母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所以我们常常看到一个有趣的画面就是,有些父母对子女说,“看,我就知道你不行”的时候,他们常常是一脸兴奋,甚至比孩子成功做成了某件事还兴奋。
很多玩依赖投射性认同游戏的人,会主动把自我功能外包出去,因为这是他和别人取得链接的一种方式,也是他认为的,可以获得别人照顾和好感的方式。
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丈夫,他从下是在这种互动的模式下成长的,所以,他也就学会了把这样的模式带到了亲密关系中。
当你发现对方在和你玩依赖投射性认同时,请管住自己的焦虑,把属于对方的部分归还给对方。
因为有部分焦虑,并不一定是你自己的,有可能是对方的,对方习惯于这样的依赖模式,当问题来临的时候,他会发散出紧张和焦虑的赶紧,这种感觉会诱惑你去帮助他。
要区分的就是,这件事是属于谁的事情,这部分的内容是属于谁的功课。
事情归事情,情感归情感,情感上给予对方支持和鼓励,管住自己的焦虑与担心,事情上允许对方犯错,容纳对方的不成熟。
当你发现自己在玩依赖投射性认同时,不妨试试问对方要点鼓励和支持,情感依然有链接,事情还可以多尝试。只要能够开始收回自己的自我功能,就是一个成长的开始。
作为家长,也要多留意,看看是否有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剥夺了孩子自我功能的成长。
作者:吴在天,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行业从业7年,始终在自我成长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