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早上,看到微信群里一条消息:“杜化国老师在中医院病逝……”,心里一惊,杜老师的音容笑貌穿越时空,一下子涌入脑海。
杜华国老师生于1941年,中教高级教师,先后编撰《中学生文学讲座》、《春曲》、《诗经余韵》、《安阳史话》、《古道今行》等书刊,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稿百余篇。1983年始创的“奋飞文学社”坚持十年之久,被评为“全国优秀中学生文学社团”。我上高中时,杜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上世纪80年代的中学生,大多都有一个文学梦,有幸能亲自聆听杜老师的教诲,对我们这些农村孩子来讲,也算是三生有幸了。
印象中的杜老师,上课时总是穿一件灰色的中山装,扣子扣得整整齐齐,讲课时,一只手背在身后,一只手把书放到面前,在讲台上、在教室的走道里踱来踱去。他的声音永远都是抑扬顿挫,充满激情,整个人都浸入了文章里。30多年过去了,杜老师讲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荷塘月色》的情景历历在目,“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个“颇”字,让杜老师讲解了半节课;对这句“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讲解,让我们对作者的内心和所处的历史背景有了深入的理解。
杜老师喜欢在课堂上提问,由于入学时,学校把我的名字错误地写成了“李申”,不知道什么原因,杜老师的点名册上又错误的写成了“李中”,每次点“李中”回答问题的时候,我心里就不高兴,坐着不动,不去回应他,杜老师看没人站起来回答,就自嘲地说:“李中不中曹治忠”,这位叫曹治忠的同学总是不情愿的站起来替我回答问题。
杜老师是学校“奋飞文学社”的创始人,也是文学社的总指导教师,我们班的学生也就成了杜老师最重要的文学苗苗,。印象中有几位同学的文章在小报上发表,杜老师总是很兴奋地和我们分享、讲解。另外,杜老师还给我们安排了办手抄报的任务,每人发一张A2纸大小的白纸,每人都是自己这份小报的总编辑,报纸的名字、内容、美工都是你自己说了算,大概每月一期,都交上去后,老师再挑选优秀的在学校的橱窗里展出,供同学们观赏和评价。我当时的小报叫《丑小鸭》,大概办了有三、四期,内容是我自己的作文和在《读者文摘》上抄的文章,在一次评比中,我的两份小报还分获了一、二等奖,奖品是什么,我已经想不起来了。虽然我后来没有在文学道路上有一丝一毫的成就,但对于先生的鼓励和教诲,却终身受益。
工作以后和杜老师的联系,大概是在十年前,他在帮母校建网站,同时他自己也有一个网站,叫“珍山妹”,我从网上看到了杜老师的联系方式,就过节的时候发邮件问候一下,后来杜老师发邮件让我把自己的简历整理一下,他在建的母校网站上有一个栏目叫“校友百杰”,他想把我放上去。我那时候虽然在科研上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也大小获得了一些国家和地方的奖项,但想到母校人才济济,我这点成绩,根本就拿不出手,就回绝了杜老师的要求。再后来就一直没了联系,听到杜老师去世的消息,我试着想在电脑上找到当时和杜老师来往的邮件,但终究没能找到,也算是一个遗憾吧。
先生一生耕耘在三尺讲台,甘于清贫,无怨无悔,在今年这个清明节,转身离去!
天地清明,先生驾鹤去
良师典范,桃李已成林
杜化国老师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