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着祖国妈妈过生日的光,我如愿回到了家中,又再一次成功荣登家里“小祖宗”的位置,过起了睡到自然醒,吃到肚子撑的日子。
期间,由于闲来无事,竟迷上了每天刷几遍微博热搜,几天玩下来,对热搜上的内容也大概摸得个七七八八了,其中娱乐明星的爱恨情仇、家长里短占了主流。
正当兴趣索然时,发现当日热搜榜上竟出现了余光中三个字,深感疑惑之计,手指自动点进了网页。
原来是因为余光中写给妻子信中的一段话:“不要问我心里有没有你,我余光中都是你”。
不得不感叹:能住进语文课本的作家,确实非等闲之辈。虽短短十七个字,却道尽了对妻子的柔情蜜意。
奈何假期的时间却像卫生纸,不知不觉只剩下一个装纸的空袋子。于是我不得不离开家,回到工作地。临走前,看到最爱我的奶奶躲在墙脚偷偷抹起了眼泪,心里顿时也翻起了五味陈杂,为了不让家人太伤感,我立马压制住自己的情绪,大笑着和家人道别后,拿起行李,头也没回的出了家门。
山一程、水一程。几个小时下来,终于回到了现在的住处,拿起钥匙打开门之后,看见屋里的一番景象,突然觉得很陌生,心想:待了四年的地方始终还是抵不过家里的七天,真盼望祖国妈妈能再过一次农历生日。脑子里却响起了小时候老师读余光中老先生《乡愁》的声音。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读书时,还不能深切领悟这首诗歌的意境,以及所要倾述的感情,只觉得比起其他诗歌来说,背起来比较容易。现在再念起来,情绪涌动,眼睛发酸。颇有点年少不知诗中意,再读已是诗中人的意味。
记得才上大学那一年,9月1日入校后,整整军训了一个月,感觉自己正应了哥哥小时候作文里写的一段话:我的妹妹,丢在煤炭里怎么找也找不着,丢在面粉里一眼就能看见她。当时特别想家,就会利用坐在操场休息的间隙,用手指在泥上一遍遍写我们老家县城的地名。
因为这事,还闹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乌龙。一天上午下起了大雨,军训内容临时做了调整,改为分享身边同学的有趣故事,拉近彼此友谊。没曾想我的室友分享故事里的主人公是我,一脸八卦的讲到:每次一个训练科目结束后,大家都会在原地瘫坐着,而我经常一个人跑到泥地里瞎划着什么,她一次无意间看到了原来是在写一个名字,觉得肯定是我男友的名字,让我谈一谈和男友是怎么认识的。
青春期的人谈到这个都有些躁动,大家随即开始起哄,于是我成功被推上了讲台。我知道做再多解释也是无用,反而会让人觉得做作,就趁着大家的热情劲,顺水推舟地把我所感受到的家乡的好宣传了个遍,当时那场面甚是好笑。
军训结束后,我立即买了火车票,准备回家,可惜只买到了硬座,还因为跑错方向,差点没能赶上火车。不巧的是,上车后,发现自己的座位竟然被一个看上去七、八十岁的老头给坐了,我告诉他座位是我的之后,他对我说:“小姑娘,我没有买到票,我也是要回家,我们一起坐吧”。顿时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也就勉强挨着一起坐下了。但心里却连连叫苦。
仔细打量了下身旁的大爷,他身材不高,穿着一身不算干净的衣裤,合着眼,紧紧的抱着手中的包,虽说和他坐在一个座位上,但他却占了大部分位置,我与其说是坐着,不如说是把自己的屁股放在座位上,极不舒服,也不痛快。
但转念一想事情竟然已经发生了,我也只有重新收拾心情,便开始加入到了大家的聊天中,你一言,我一语,一夜时间到也不算特别难熬的过去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我看着眼前熟悉的山区景色,虽然一夜未眠,脑子有些失重,但心里却是压制不住的激动。
这时身边却传来一阵抽泣声,沿着声音寻去,原来是和我坐在一个座位上的老头发出来的,一夜未出声的他,突然开口说话了。
他说:“我终于可以回家了。”随之大哭起来。大家开始询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努力咽下眼泪说到:“为了讨生活,我年轻的时候就出门了,也就再也没回过家,现在我要死了,终于回家了”。然后再次紧紧闭上了嘴巴。
面对此情此景,起初心中对他积累的埋怨渐渐消失了,想安慰他,却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听到对面的大叔说了句:“我也很久没回家了,现在回来了就好呀。”大家也应声说到:“回来了就好呀”。
现在回想起这件事,才明白大爷嚎嚎大哭的内心独白,身在流离时光里的我们,对于家乡的思念,何尝不是一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