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战役,是发生在1935年1月下旬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场恶仗、硬仗、险仗,虽然战斗惨烈,红军伤亡巨大,但毛泽东英明决断,及时撤离,才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展现了他高超的“用兵如神”的军事智慧。
长征初期,红军一路受挫,损失惨重,士气低落。遵义会议后,急需打一场胜仗来鼓舞斗志,毛泽东也刚刚“出山”,也需要打一场胜仗来提升威望。在得知土城只有川军郭勋祺四个团5000人的兵力时,毛泽东提出攻打士城。
士城当时由川军郭勋祺部占领,郭的部队是川军中赫赫有名的“模范师”,官兵不但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而且武器装备精良,极具战斗力,他们构筑了坚固的阵地,修筑了雕堡,以逸待劳。红军将士信心百倍,奋勇作战,全力以赴。但战斗打响后,却异常激烈,交战双方近乎陷入胶着状态,打成了“拉据战”“消耗战”。关键时刻,朱老总不顾个人安危,亲率陈赓、宋任穷的干部团,到一线作战指挥。在战斗激烈的情况下,毛泽东从一个俘虏兵得知,土城的兵力不是原先预计的4个团,而是6个团1万多人时。他果断地下令,主动撒离,开始了一渡赤水。郭勋祺因守城有功,受到蒋介石的嘉奖。
毛泽东在分析士城战役的教训时,主要讲了三条:一是敌情没有摸准,原来以为是四个团,实际是六个团,而且还有后续部队。二是轻敌,对刘湘模范师的战斗力估计太低了。三是分散了兵力,不该让一军团北上。我们要吸取这一仗的教训,今后力戒之。同时,他还讲到:“土城这一仗,由于及时渡过了赤水,摆脱了尾敌,改变了被动局面。部队果断地变为轻装,甩掉了包袱(笨重物资),行动更自由了,更能打运动、游击战了。”
现在大家对土城战役的结果认识不一,有的认为是川军胜了,红军失败;有的认为是打了个平手。但不管谁胜谁输,毛泽东就是从这次战役中,实现了军事战略上的转变,开始四渡赤水。应该讲,没有土城战役,就不会有毛泽东四渡赤水的神来之笔。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交流评论探讨,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