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平复了一个孩子的情绪,说通了没多久,接踵而至又是一个。不禁感叹,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出现了问题到底是谁之过?
两个孩子同样都是情绪问题,只是家庭情况不一样,表现也各不相同。一个是家里人,尤其是爷爷奶奶从小太过溺爱,导致孩子过于敏感胆小,据说孩子小学阶段有阵子是家长陪读的;一个是父母早早离异,孩子没人监管,父母之爱严重缺失,导致不自信等问题的出现。然而就是这两个不同的孩子在青春期的关键时刻却遇到了相同的问题,在学习中无法恰当的与人交流,甚至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之后,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努力,时间短暂,成效不太明显。但看着孩子们默默转身的背影,我充分的感受到青春时间段里那种明媚而忧伤的气息。在感叹之余,我不禁黯然神伤,为孩子们的现状感到担忧。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孩子们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成了我关注的问题。
我认为过度宠溺将会让孩子成为为“巨婴”型人格,忽视也会带来孩子的极端性格。要想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在教育过程中及时探查,积极应对,把握好“度”,相信一切问题都可以被解决,孩子们也会在一条健康之路上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