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上,我属于感情内敛的人,但不妨碍我对于大学毕业二十周年聚会的期待。
此时,恰有一部剧在网上热播——《匆匆那年》,据说那是80后对于青春的集体记忆,我们是70后。但是无妨,80后在中学里情窦初开的时候,我们在大学里。这部剧让我心里生出好些对于学生时代的怀念,也因此对二十年后重回校园有了更多的渴望。
赴会前,特地把十年聚会时写的一篇小文翻出来,惊讶地发现,对于同学聚会,尽管同是期待,但是十年之后,心境已经大有不同。再见面,不再感慨旧日同学面貌与性情的变与不变,而更多地关注于“时间都去哪儿了”。大家见面,最爱说的一句话是“你还是老样子”——谁都知道,其实是我们的样子老了。时间去哪儿了呢?时间在我们匆匆走过的那些年里。
如果可以重来,也许不是这样,也许还是这样。我笃信,有些事,有些人,在时间里,是注定的,如同有些事,有些人,不同的境遇,便会不同。
在大学里,是正当年的青春啊,理想,抱负,憧憬,尝试,和不管不顾的奔跑跳跃。犯了错,还有大把的时间来悔过改正不是吗?年轻之所以美好、被怀念,大约也是因此。当年的荒唐、不可理喻、愤怒、痛苦、哀伤,现在回过头去,不过是淡淡一笑,笑里是经过世事浸染的中年人对于青年人的宽容和大度,而那些美好的情感,快乐的,兴奋的,激昂的,感动的……现在说起来,依旧让人粲然。是的,笑,是再相会时最发自内心的表情,远远地见了,笑着唤出对方的名字,伸出双臂轻轻拥抱,笑容依旧,眼睛却湿了——匆匆而过的那些年,似乎回来了。
我的学生时代,执拗单纯,自命清高又有些自卑。有着一颗热切拥抱世界的心,偏又冷着一双审视世界的眼,对现实社会一无所知却对抨击现实的时政观点无比拥戴,对自己不喜欢,不认同的人和事,从来不吝尖刻讽刺,很多时候还觉得人情世故是一副可怕的枷锁,会禁锢住精神的自由飞翔。由于未及涉世,所以在校园里对于未来的憧憬,往往是抽象而模糊的,而那些自以为是而又郑重其事的思考、欢乐和痛苦的体验,在二十年后回想起来,竟是那么可贵。
大学四年,是一个驿站,我们在此间青春作伴,一起成长,之后,便启程走上各自的路。二十年里,我一直在走,不曾停歇。哪能停歇呢?时间一直在走啊。所幸,二十年里,于我,始终有一份坦然在。这份坦然,源自内心深处仍然保持的学生气,尽管也有过跌跌撞撞,也有过面对崇山无从迈步的窘迫,可是,每当静夜凝思,发现自己已经拥有着从前不曾想过的很多,还能在入睡前默读自己喜欢的书,便很心安。养心,是一辈子的功课,无关名与利。聚会前,有同学提议,在通讯录里注明职务等信息,以体现同学们毕业二十年后的成就——所谓成就,就是姓名后面括号里的官职和级别吗?最后,这个提议没有被采纳,同学聚会也没有沦为炫官炫富大会。我的括号里也许很不起眼,但是,我不认为我年华虚度。就像我的不再年轻的同学们,各有各精彩,名利是披在生命外面的袍,可以丢弃的,便不足惜。
匆匆二十年,我坦然接受时间的馈赠,它给了我不再年轻的面庞,给了我隐约的华发,也给了我宽容和接纳,给了我对于生活愈发从容淡定的态度。感谢时间,让我从飘渺的空中楼阁,稳稳地落在了地上,在纷繁世间,能够拈花微笑。
写于2014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