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高晓松对《三体》评价,有三点很受触动,1.好的作品不拘泥于遣词造句,比如费思杰拉德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文笔优美,随便打开一页就很好读,但是没有更加超越的东西,相比之下《老人与海》就是另一种观感。其实也是,常说诗歌的真谛很难通过翻译来传达,但是读泰戈尔的诗,中文版自然很有味道,这就是所谓“建构的美”。
其次,好的小说人物,都是能看到成长的。我也觉得,应该如此,反观读过的小说里喜欢的那些,确实多是如此。
最后一点,他说大刘在三体中,对人类阴暗内心的刻画始终如一,不断深入,对整体道德依然是绝望的,构建出场景,不言自明的通过行为描述,让人感同身受。这是之前看三体没有充分关注的。
因被触动看《三体》,在其中重点关注阴暗内心以后,开始看《人民的名义》,因讨厌侯亮平和套路,开始看《纸牌屋》,毕竟构建的美是相通的。
看了一集半的《纸牌屋》,发现了三条能够激发观影好奇心的冲突线索,一是落选国务卿后,男主的布局反击,谋略冲突;二是妻子辞退老员工,情感冲突;三是女记者投机并成长,新旧冲突。
故事的核心是人物,人物的关联,冲突和成长,编织了故事的发展,有的时候人牵着故事走,有的时候是故事牵着人走,高晓松认为前者更需要想象力,纸牌屋目前的结构也是人牵着故事走。后续发展,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