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第八届初拾校长越读会的通知一发出来,我就蠢蠢欲动。
最终,还是战胜了一些想法:果断决定出行,还邀约了几位小伙伴。
当然,这得感谢领导的认可。
而到了真正出行的今天,又一直在心里犯难:到底来不来呢?
我知道这次出行,按照道理,是应该完全放下的,或者自我拒绝的。
但我还是出来了,只是犹豫了一刹那。
因为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需要我在家。在家的话,虽然也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但还是可以起到安心、辅助的作用吧。
只是,出来了就出来了吧。
不去纠结,因为生活需要自我确认。一旦按了那个确认键后,就不去想如果的事情了。
02
对于“初拾越读”会,我算是一个热情的编外人士。因为,这个读书会的主体是校长们。
虽然我不是校长,但我可以阅读,这并不矛盾。于是,我是厚着脸皮来的。
2019年暑假在苏州参加过一次由苏州半书房组织的共读会,印象深刻,特别是将“读了·再说”和“止语静读”在学校用过好几次。两次是期末的教师培训会,有两场“读了·再说”的阅读会,采用“止语静读”再自由交流的形式。参加了的老师都觉得特别有意思。一次是在一个工作室的共读会上,在活动开始时预留了20分钟时间止语静读。这个形式得到工作室导师和参会老师的认可,因为有一段时间来沉浸阅读,对于共读会的开展,是很有帮助的。
而“初拾校长越读”会,也由原班人马发起,品质自然是好的。
我的阅读,其实一直停留在低水平的勤奋中,一直都在寻找属于我的读书密码。所以很想见见一些高人,听听他们的导读,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方式。
所以,我这是来借会议的光。
03
还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我们一行就踏上了飞往厦门的航班。
机上2个多小时,聊天,看书,睡觉,吃饭,很快就过去。
第二次来厦门。第一次是在2018年的暑假,参加教育行走。春天来厦门,感受自然又不一样。
第一感受:热——20℃左右的天,我们是穿着羽绒服毛衣来的,一来就马上换衣服。可是换上了春装,到海边走一走,那海风吹起来又让人受不了。不过还好,这样的温度,其实是刚刚好,适应一下就可以了。下午出去随便逛逛的时候,又买了很适合春天穿的廉价衣服,哈哈,穿新衣服总是让人舒服的。
第二感受:通泰——我们住在老城区,相对而言,高楼很少,举目四望,可以看很远。这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人的视野不是被车水马龙高楼大厦遮蔽,人都要通泰一些。我们住在15楼,可以望很远的地方。
第三感受:自由——报了到,一行人自由去城区里穿梭。随便走,几乎没有红绿灯,好多店铺还关着门,年味还在。寻了一家满煎糕、一家沙茶面、一家牛腩煲,一趟下来,胃被填满,步行的步数也就上万了。
04
看了一下明日的安排,既有高人的分享,又有止语静读时间,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