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日本作者高桥政史所写。日本这几年都很流行整理,整理就意味着目标明确、抓住要领、简洁、高效,便于自己使用的。作者用大量篇幅围绕7个工作模板和7个快速阅读模板的运用,来举例说明工作整理归纳法。这些模板都是用一张A4或A3纸,重在简洁,突出重点。我觉得本书可以归为工具类书籍,可快速阅读,提取自己需要的即可。
我们知道,模板首先体现的是作者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然后再是丰富、分类和优化。以上14种模板,都是在同样的思维方式下,面对不同的问题和情景优化衍生出来的。所以我们掌握模板设计的主要思维方式及工具,吸收作者衍生优化的,整理为自己能用的。此书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把握:1.文中模板体现的思维方式;2.模板共同的基本快速归纳工具和方法;3.吸收对自己有触动或可提高效率的具体模板样式。
1.模板体现的思维方式。
S便笺、逻辑3兄弟及六要素是文中模板的主要思维方式。S便签是设定方向,建立预期,分析工作,包含五要素:谁的?什么?怎样做?怎么样?总之!。逻辑3兄弟:1个要点(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归纳为一句话,一个要点);2W1H(What,Why,How);3个法则(任何 问题都用三分法来回答,如这本书有三个要点,这个不同有三处等),可以用这3兄弟简单明了表达清楚你的任何观点。六要素指的是事物的背景、现状、目标、课题、解决方案、计划等,从六个方面把事情分析清楚。文中还提及断舍离的一个逐渐推进式方法,按“重要/不重要,使用/不使用”,将物品分为四格放入。重要且不使用,是清理的关键,这一格物品再单独拿出来,选3个关键词“保留原因,一年内是否使用,真的重要吗?”,再对这一格物品进行清理,最后保留最重要的3个,其余全舍掉。
这些逻辑方法对后面关键词的搜索判断,可能不是完全够用的,但是对于阅读工具类,可粗读类的书籍或者日常条例性强的工作来说是足够的。
2.模板体现的基本归纳工具和方法。
有了思考方向和重点,接下来是怎样抓住关键点去获得答案或设定计划。文中的基本方法是:16分格笔记——选出3个方面关键词——用自己的话总结要点或一个行动。
首先要明确目标,提出具体的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整理。然后在快速阅读或整理的过程中,用一页A4纸,划分为16格(格子数可根据情况增减),第一格写上主题和日期,其余格子填上关键词或想法或对你有触动的,要简洁明了(个人觉得在信息梳理阶段,16分格比思维导图更好用更清晰)。再接着从这些关键词中选出你觉得最利于解决问题的3个关键词,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把问题和解决方案总结为一段话,并向他人讲解。这也是最基本的模板。(基础模板见下图。)
在完成模板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形象化、图形化的方式,便于头脑的形象记忆。比如画一颗心,表达“记录有感触的地方”;比如16个关键词中,也可以把关键词涂上不同的颜色,表达不同的程度;比如三点就用三角形表示,四点就用长方形,五点就用五角星图形表示;图形加思维导图的方式结合,便于右脑思维形象记忆。
文中还提及了选择书的标准,就是能否产生共鸣,能否与解决现在的问题有直接联系。不管一本书中的技巧多么棒,但你无法共鸣,或者对你来说不好实践,那这本书对你来说就不是最有用的。学习就是模仿,比起“厉害的技巧”,“一个行动”更为重要。不要让信息过多,不要迷信技巧,而是通过整读归纳出一条行动,并坚持实践下去。书,不一定要读的很多,哪怕只是吸收到一点,马上可以运用到实际中的,就是最好的了。还有一点,就是读完书后,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甚至讲给别人听。由你之口讲出来,已经有50%成为你的了,剩下的就是实践了。
一定要先对书籍分类,分类后才好采用不同给的阅读方法。同类的书,快速采用主题阅读,会收获良多。关于如何阅读书籍,建议朋友们看《如何阅读一本书》。
3.可运用的模板样式。
哪些模板样式可以用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中的模板都离不开基本模板(见下图),先设定好问题写在右边三角形中间,搜集问题相关的左16个关键词写在左半边,最后提炼问题的3个关键点写在右边圆圈中。最后用自己的语言一句话总结,导出解决方案或一个行动计划。
故事型演讲模板,由三幕组成。第一幕开篇,通过说明“现状,变化,问题”让主人公更有吸引力;第二幕,设置三堵墙(即问题或障碍),然后准准备好打开墙的钥匙,所谓一波三折是也;第三幕结尾,通过一个信息来传达整个故事,给个完美的结局和总结。
会议地图模板:1.先将议题写在中央位置;2.写明几个论点;3.每个论点规定时间,将讨论内容整理在方框里,结论写在剪头前面;4.讨论中出现风险担忧或待商议事项,填入相应位置;5.在下一步中整理出讨论出的对策和下一步行动。
圣经阅读模板,指的是经典的需要反复阅读的书籍采用的模板。文中提到,想象有真正的师父,或者作者就在眼前跟你聊天,这个方法挺有趣,可以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