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成长小斋。
读《夏日庭院》,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一生最美好的结局,不是名利双收,而是安然自在。
物欲横流,的确是当今时代的一大特征。
越来越多的人,汲汲于名利,热衷追逐物质,追求名利。
有人得到,但并不开心;有人在追逐中,也还是不开心。
01
《夏日庭院》里的孤僻老人,最终却安详地死去,死时面带笑容。
为什么面对死亡,他会依旧淡定呢?
这位老人,原本性格孤僻,独自居住在一座不加打理,破败不堪的房子里。原因是战争时期自己为了存活而伤害了无辜,无颜面对妻子,并在死里逃生后开始销声匿迹,连一声道别都未与妻子讲。
因为伤害无辜,他内心难安,既不肯面对妻子,也同样不肯放过自己。虽说侥幸活着,可他对自己并不好,房子不加打理也就罢了,连自己也不加收拾,毫无生命活力。
后来,三个孩子走进了老人的生命当中,误打误撞地为老人带去了希望,更有温暖。
当老人在孩子们的强烈要求下,倾诉完自己前半生的故事时,他几乎释然一切。
因此,当老人即将死亡,甚至是死亡来临之时,他没有任何遗憾,无关名利,也无关妻子。
而这种行为的根源,在于老人的安然自在,释然前半生的气定神闲。
安然自在,是一种大智,亦是一种达观的处世态度。不困于过去,不困于遗憾。
02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算得上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名的吝啬鬼了。
他在临死之际,还伸出自己的两根手指,念念不忘地捻灭燃着的两根灯草。这个举动的原因是不想浪费灯草,而行为发生的根源在于放不下名利。
严监生其实本来就已经很有钱了,完全没有必要在临死前还要做出这样的举动。他或许可以叮嘱一些别的。
但他没有,反倒着眼于自己的金钱。
他的钱财来源于剥削占有,惨淡经营,精打细算。他甚至还通过生活方式上的自虐来减少开支。
作为一个富人 ,他生活中其实也不乏慷慨。也表现出具有人情的一面:为结发妻子煎药,并在其过世后深情哀悼。
按说,他的生活足够富有,也一定程度上具有人情味。可是,他还是没能拥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只因他太过在乎功名权势,一心追求威风凛凛的生活。
有时名利双收并非良药,安然自在才是答案。
严监生的悲,在于不懂得适时调整,沉浸在名利的梦中不愿醒来,也不懂得安然自在,放过自己。
03
春秋时期,被世人称为“陶朱公”的范蠡,在助勾践灭吴后,经历了三次隐居,几散家财。
宋代的罗大经称其:范蠡霸越之后, 脱屣富贵, 扁舟五湖, 可谓一尘不染矣。
范蠡先生不慕名利,懂得功成身退,在于他的安然自在:内心对于朝堂,江湖,名利,有着清醒的认知。
安然自在,铸就了他后来的游历隐居生活,亦是他人生的美好结局。
百岁老人杨绛先生,一生通透,也在于安然自在。
自2001年起,杨绛先生便将个人稿费捐给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至2014年已累计捐款一千多万元。
她看淡名声,不争不抢。永远埋头认真做着自己热爱的事业。
作家周国平称其:“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近百岁时,她编写了《走在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一书,每天坚持写作,每天都工作到晚上一点半。
不计名利,安然自在,使得先生内心淡然,灵魂高洁,不为世俗扰。
04
曾经看到过这么一句话:华衣美食不过如此,金钱名利都是云烟,素与简才是人生的本真。
是的,当拂去名利,还能安然自在,生活极简朴素,才可收获美好满意的结局。
一生不过短短数载,名利双收的确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但名利所带来的一切,不一定会使人感到幸福,安然自在却可以。
安然,使人即便是在岁月流逝中,也依然可以保持内心的淡定;
自在,使人即便是在众生皆苦圈,也依然可以拥有自由的选择。
安然自在,助你在凡俗中告别“假我”,活出“真我”,助你可以在这世间愉快地游走,勇敢地追寻本心。
在生活中,你可以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能够平衡家庭与事业等,做一个幸福的人。
图/侵删
《夏日庭院》作者:汤本香树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