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祎七
“谁都可能成为谁的朋友,交朋友不应该有限制。”
01
翻朋友圈时看到了咪蒙老师去年写过的一篇爆文《交朋友一定要门当户对吗?是的!》
通篇读下来有理有据,有故事,有案例,有亲身体验,有名人名言,惯有的咪蒙套路。容我先用一段阐述她的观点。
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人与人存在阶层,交朋友长久的友谊都是门当户对,阶级相似的。接着,罗列三个小故事,阐述相差太悬殊的友情很难长久。最后,放大招,咪蒙老师认识土豪朋友的亲身经历。说,自己多么多么的low逼,土豪多么多么的高雅。最后相差太多,这段友情慢慢就走散了。
如此丰富的案例,让人信服。
最后,咪蒙老师告诫大家,存在阶级差异的友情有两个好办法,一是安心做自己,放他走,二是不断努力,站在他同等的高度。多么完美的结局!
可这是多么可怕的观念!按照咪蒙的观点,乞丐除了乞丐没有朋友,和尚非和尚不交,智商180的只能和智商180的来往。
如此下去,这个世界会发生什么?难以想象!
那么,交朋友真的要门当户对吗?我的答案是NO。
交朋友没有任何限制,只要有心就能交到长久的朋友。
长相不是问题,差距不是问题,才智,出身,收入这些都不是重点,只要好好经营,这段友谊一定可以保鲜,并长久下去。
02
《小鞋子》影片中,小男孩阿里家里非常穷,连一双新的鞋子都穿不起。
爸爸是个老实巴交的工人,努力工作,却摆脱不了贫穷的困扰。为了生活宽裕一些,爸爸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带着阿里去城里做园丁。
饶了一大圈也没能找到工作,正垂头丧气的时候,一家非常富裕的家庭留下了他们。这家住的是别墅,有美丽的花园,各方面设施齐全完善,家里有一位爷爷和一个小孙子。
爸爸在做工的时候,小阿里陪着小孙子玩,笑声不断,特别开心。
这两个孩子无论从衣着,家庭背景还是教育状况等各方面都相差悬殊,他们却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在儿童世界,就是这样,谁都可能成为谁的朋友,没有任何限制,只要能一起开心的玩耍,不存在咪蒙所说的利益交换,收入对等......
03
我和我的朋友伟相识20多年,关系友好如初,从未走散。
我们都住在乡下,从小在一个小学一起读书,平时在一起玩,上了初中之后,伟就辍学在家了。而我一直念到大学。
上了大学之后,每年回家都希望能和她好好聚聚,许久不见,甚是想念。
我读大一的那年,她结婚了,后来又有了孩子,身体就发福了。
回家的时候,我叫她出来吃饭聊天,她推脱说,自己好丑,也没什么想说的和大家,不想再见了。
我知道,这并不是她心里的话,她只是觉得比别人矮了一截,各方面差距很大。自己在家种地,粗言粗语,没有什么文化,怕和大家也聊不到一起,所以她才婉言拒绝。
但,我从不在乎什么收入,文化对等,好朋友是需要一辈子去珍视的。
我去她家,把她训了一番,我说,难道大学生只能和大学生交朋友?难道你真想失去一个这么多年的朋友?你太看轻我了,我不是那样的人。
实际上,自我上了大学之后,她和我联系最多,虽然每次话不多,有时一个表情,有时说,家里的特产下来了,给我邮寄点。
在我心中,始终有一处她的位置。
好朋友,交的是心,不是地位,不是收入,不是颜值。
在交朋友过程中,不要轻视自己,那样别人也会轻视你。
正如咪蒙文章中那个和土豪的例子,我认为首先是咪蒙自己把自己当成low逼了。
感觉和别人差距大,不是同一个群体,讲话都不能同步在一个水平线上,和别人吃饭,自己又跑去吃麻辣烫,我都想笑。
在遇到土豪那一刻,咪蒙就把自己看低了,所以在之后的一切交往中,小心翼翼,很被动。
一味的跟着土豪朋友去看话剧、吃大餐、还没话说,又不好拒绝,长此以往下去,心不累才怪。
与其这样,何不大大方方的和土豪朋友平等相处,给对方一个最本真的样子,如果他真把你当朋友,一定会尊重你。
所以,这段友情,其实是咪蒙一手给断送了。
04
同事磊磊在一次展会上认识了一个国外的朋友,关系处的比较好。如今,每次聚会让带家属,他都会带着他的这个国外朋友。
谁也想不到,其实磊英语四级都没过,毕业这几年更是忘光光。而国外朋友对中文也是一窍不通。二人简直是鸡同鸭讲。
展会那天,外国朋友主动加他的微信,他一脸的困惑。后来,没办法只能靠有道词典翻译和他对话。
在逐渐的交往中,磊磊说和他在一起时有很多乐趣,很开心交到这位朋友。
交朋友不在乎你才智怎样,条件如何,语言通不通,只要你认真的,用心的对待对方,都有可能成为好朋友。
所以,交朋友一定要门当户对是一种错误观念,需要我们去改变。
我们要认清,交朋友不是考试,不是比赛,不是非得有一个标准,只要说出自己的想法,朋友开的起玩笑,好的坏的,都有缓和的余地。
交朋友哪来那么多限制,如果你非得找门当户对的人交朋友,我相信从一开始别人就敬而远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