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听了两节黄执中的“突破性格困境的表达课”,课上所讲的内容结合最近几天的实践,受益匪浅。
1 主动积极
第一节课,讲的是如何获取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
这里的积极主动,不是我们平时理解的“会来事”,而是面对选择时,从来不放弃自己的主动权。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抱怨一些事情,上班太忙,加班太多,投资不顺,关系不合……
但是其实每一次抱怨,就是一次放弃主动权。
要做到主动积极,首先要看到自己拥有主动权。
比如当你抱怨工作太累时,你是放弃了少加一些班,少做一些任务,甚至是换一份工作的主动权,你可能会下意识地反驳,但是在反驳之前仔细地反思一下,我们真的没有选择吗?
认识到自己有选择,便拥有了掌握主动权的机会,但是意识到自己拥有主动权,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比如意识到了自己不必每天加班,依然可以选择多加班,但是,这是你自己的选择。
黄执中提供了一种“心灵自语”:我们原来对自己内心的表述常常是,我不得不加班。改变心态后的表述则是,我选择加班,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经验,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
把“不得不”改为“我选择”,再加上一个选择的原因。
消极抱怨就转化为了积极主动。
2 改变的动力
我们经常想要往好的方向做出一些转变,但常常苦于没有动力,导致半途而废。
黄执中提供了一种能够产生动力的思维方式。
通常我们想要改变时,想到的往往是行为,我要减肥,我要坚持运动,我要每天看几页书。
但是执行过程中会发现这些坚持无比艰难,该怎么去做呢。
换个角度,直接给自己一个定位。
我是一个自律的人,于是我每周跑两次步这件事情自然而然就发生了。
我是一个上进的人,于是每天睡前看半个小时书似乎没那么难了。
这里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心理定位,当你认为自己是一个自律的人时,自然就会以自律的角度思考去怎么做,接下来的执行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因而阻力很小。
而我们常用的方式,则是通过坚持运动,最后让自己成为自律的人,但是这个想法的前提是认定自己当前是一个不自律的人,自下而上地坚持,就像从山底往上推石头,阻力自然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