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什么是修辞方法
第二,课本中的修辞方法
第三,小学生学习中常用的6种修辞方法
第一,要搞清楚什么是修辞方法?[疑问]
修辞方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那修辞方法有多少种呢?我们来看看课本中的修辞方法。[得意]
第二,课本中的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课内出现二十多种修辞方法,且不说全部掌握对孩子造成记忆负担,使用起来孩子也是困难重重,分析起来更是无从下手。所以,我们可以先识记出场频率较高的修辞方法。
第三,小学生在学习中常用的6种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
记忆小口诀:两比两问一拟夸
只要是学会了这六种,保证小朋友可以快速攻克常考试题,写作中轻松提升语言表现力,走出作文困境。
比喻
n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常见的比喻词
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
(1)有比喻词就以为是比喻句。
①他长得很像他哥哥。——表示比较
②他刚才好像出去了。——表示推测、揣度
③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表示例举
④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表示想象
可见,仅有比喻词是不能构成比喻句的。
(2)令人啼笑皆非的另类比喻句
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
把人比作蚂蚁,从情感上来说实在是别扭,不恰当啊。由此我们知道,比喻还要合乎事理。
n典型例句
例:西沉的落日像一只金色的圆盘。
比喻的作用:
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什么是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典型例句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朱自清《春》)
②小鸟在枝头格格地笑起来。
③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拟人的作用
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什么是夸张?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一定要注意: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夸张的种类:
(1)扩大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例: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2)缩小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如: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①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②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夸张的作用
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
什么是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判断要点
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课堂上的轻松一刻
今天上午给孩子们上语文课,有一道题是用”有......有......还有......”造句,好多孩子说的都是一些排比句像:花园里有很多种花,有白色的,有红色的,还有紫色的。最后让一直在睡觉的小胖起来说,听完老师的要求后,擦了擦眼睛认认真真一板一眼的说:昨天下午去奶奶家吃饺子,我吃完了一碗还想吃,我问奶奶还有吗,奶奶笑着说:“有,有,还有。”
孩子们总是天真烂漫,纯真无邪的,这个的小学生的回答,有没有让你想起自家的宝宝?
典型例句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巨象,还有的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排比的作用
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什么是反问?
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典型例句
(1)泰山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2)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
反问的作用
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什么是设问?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判断要点
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典型例句
秋是什么颜色?秋是黄色的,叶子就是被秋风吹黄的。
设问的作用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修辞作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