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手机与手机背后的黑手,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事情,这里不是普通的少看手机的文章,这个是研究手机背后黑手和重塑的探讨。
我们的精神依赖在小时候有可能是妈妈爸爸,在她们环绕安全的时候我们会逐渐探寻自己的内心与自己想要玩耍的事情。
再长大一点,如果父母听不懂我们的烦躁与不安,尤其是心生恐惧的时候,我们变得相对来说孤独一些,还记得你自己写在日记本里的那一段时光吗?没有人能懂你,包括你喜爱的那个男孩子,你觉得自己被他牵着,但是事实上和他真正在一起的时候才发现这种感觉解不了内心的孤独与内在的释放。那时候长大的烦恼,也来源于我们对生命浅薄的认知,也是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年纪,我想那是对生命好奇的转换阶段。在那时候有些人停止探索自己的内在世界了,有些人指望着别的人充实自己。有些人成为了他自己,有些人成为了别人。
再后来我们遇到了爱情和婚姻,属于你的生命探索基本上嘎然而止了,探索人类社会稳定组建的功课到来了,可能没有这段功课,你会看起来一直孤单和寂寞下去,如同小时候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一样可怜。真的是这样吗?
做完爱情婚姻功课之后,我们好像还有事业功课忙的不可开交,真羡慕那些从内到外说自己工作只为了赚钱的人,这也算是一种自我认定的坦率,如果他真能一辈子这样想的话,那就更好了,实际上不是的。究竟是什么?你自己有你的答案。
最后好像忘记了做自己人生的功课,这个功课是什么呢?好焦虑,于是拿手机链接虚拟的世界,看看这个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究竟我在这里该做什么?或者羡慕一下别人的生活。好的,我知道这是正常的焦虑,是因为你有一百个脑子也不可能把虚拟世界的信息搞明白,你搞定得了的仅仅是你关注的那一小撮人和事以及自己的位置,就已经如临大敌了,更何况是在手机世界里寻找“无限”的呈现方式,这些呈现方式无不来自于每个人内在的世界外在显示。而你搞清楚自己的内心究竟怎么样才不孤单了吗?
一提到这个话题,仿佛就又回到了一个死循环,一条线“闭嘴,下次再说”,一条线走到:“缓解这种焦虑的同时寻找答案”—》走到了纯耗费时间上去,那么最后一条线:“真正的找到了答案并且坚定的走下去,屏蔽干扰”“成为自己”,一定是极少有人走得通的,要不然那本书叫《少有人走的路》。
所以你选择哪条路呢?你觉得手机和手机背后那个黑黑的手或黑洞究竟如何推动着你不自觉的往前走呢?不知道,我知道的事情就是,你的时间耗费在一些经典书籍上也是很好的一种选择,那也仅仅是“耗费”,因为没有把珍珠连成线,这个线便是“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