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跟刚上大二的表弟聊天,他说自己现在很焦虑,因为同寝室的室友,不是忙着听课考证,就是找兼职搞副业。
每次听室友炫耀,又考到了哪个证,或者又赚了多少钱时,表弟就觉得自己成长得太慢。于是,他也在网上报了一些学习技能和提升认知的课程。
可是,学了很长时间,他发现自己还是没什么变化:跟着课程学习时,感觉自己都听懂了;可一旦回到现实生活中,就又返回原形,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
其实,不管对谁来说,“成长”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尽快成长起来,能够独当一面、所向披靡。只是,人生是个漫长的过程,“成长”也是,都需要时间的淬炼和打磨。
更何况,在我们的“成长”之路上,总有那些特别不起眼的“坑”,让你掉落进去也不自知。
第一个“坑”:只要学习就能成长
学习可以让人进步,这是毫无疑问的。可是,读了书、听了课,就一定能获得成长吗?
这可不一定!
《好好学习》里说:“知乎上的文章,如果你不去阅读,它就只是一些数据;而当你阅读了内容之后,它就成了信息;但只有你知道了如何改变你的行动,信息才变成了你的知识。”
所以,只有利用知识改变了自己的行动,并且让自己越来越好,才能称之为“成长”。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自己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区分出哪些是信息,哪些才是知识吗?
再进一步说,收获了知识就会得到成长,那么,如何检验呢?
这就要提到一句话,“教是最好的学”!
只有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分享出去,让其他不知道的人也能学到,才能明白自己真正掌握了什么,也才能知道哪些知识是自己需要去巩固和深入学习的。
就好像在学校,那些乐于在课后给同学讲解习题的人,往往他自己也会因此越学越好。
如果实在不愿意把学到的东西用“说”的方式讲出来,那也可以把它写出来,发表出去,让别人看到。
现在网络平台这么多,比如知乎、豆瓣、简书、今日头条等等,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学,用文字的方式持续去发布。
这样不仅能看到自己的文字对别人是否有启发,还能拓展自己的朋友圈,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流量关注。
第二个“坑”:只要勤奋就能成长
一直以来,总能听到“低水平勤奋”这句话,也就是“没有方法、没有方向,只凭着一股劲儿往前冲”。
其实,跟如何学习一样,如何有效率地勤奋,也是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
比如读书,不管是快速查找自己需要的内容,还是从头到尾一字一句地看。只有从一开始,就明确知道“看这本书是为了什么”的时候,我们才会选择那个更有效率的读书方式。
而且,有时候“慢就是快”。
一些学习方法或者思维模型,不是看了几遍或者用了几遍就能掌握的。要通过不断地记录(把使用过程记下来)、对比(跟以前对比、跟用过这个方法/模型的人作对比)、思考(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有没有改进的可能)才能融会贯通,想用就用。
这时,就体现出“习惯”的好处。当把勤奋变成习惯,把思考变成习惯,把行动变成习惯,那么,习惯就会成自然。就像让健身成为习惯一样,总有一天,你会看到让自己惊喜的变化。
第三个“坑”:买课、报训练营就能成长
时代带给我们的焦虑,常常会用金钱来缓解。
就好像我们看到一些卖课海报或者个人介绍里说,这个人用了多长时间、学了什么东西、就赚到多少钱,然后你也希望自己能跟他一样,于是,就去买一样的课程,报一样的训练营。
可是,听完课、跟完训练营,却发现自己还是自己,并没有变得很厉害,当然,更别提能赚多少钱了。
于是,接着焦虑、接着买课,无休无止。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忘了一点,就是这个人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他一直都有做准备?还是他掌握了什么规律?亦或者是获得了哪些人的帮助?
如果能提前问自己这些问题,再去好好寻找答案,那不管我们买不买课,报不报训练营,只是寻找答案的过程,就能让我们学到很多。
有句话这样说,“任何事物的背后,必有它的道理。”而我们想要通过学习、通过勤奋或者买课、报训练营获得的成长,其实都是为了寻找那“背后的道理”。
只有深入地思考、反馈式地学习以及持续地行动,才能帮助我们找到事物的本质,从而让自己看到向上的路径,不断获得成长。
查理.芒格曾说:“每天起床的时候,争取变得比你从前更聪明一点。”其实这就是“成长”的最高境界!
最后,愿你所有快乐,无需假装,愿你此生尽兴,“开挂”成长!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