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宜昌:三峡后花园-五峰
有一条古茶道穿越沧桑,石板路写满祖先的悲壮,麻草鞋踩出遥远的苍凉,背篓上背起落山的夕阳,几多骡队,几多马帮,几多铃铛在山谷回响,一串串脚印长又长---
中国名茶之乡,三峡深处人家,五峰,镶嵌在鄂西南群山深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山区县,东邻宜都市和松滋县,南抵湖南石门县,西与鹤峰和巴东两县接壤,北与长阳县毗邻。全县土地面积2372平方公里,辖5镇3乡97个行政村,这里是一片神奇的土里,素有“三峡后花园”的美誉。
五峰秦朝时属黔中地,汉时隶属武陵郡。元至正初置五峰石宝长官司,明洪武十四年(1381)废。永乐五年(1407)复置,属容美宣抚司。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置长乐县,属宜昌府。1914年因与福建、广东两省长乐县重名,改名五峰县。
奔腾不息的渔洋河,是五峰的“母亲河”,长江的二级支流,滋养着五峰土汉儿女,养育着一座因河而得名的小镇渔洋关(今五峰新县城)。
夷道行来万叠山,渔洋自古有雄关。因盛产鱼、羊,元代设关,故名渔洋关。《五峰县志》(《长乐县志》)记载:自明清代以来,渔洋关茶工万计,骡马千匹,木船百只,街市热闹,通宵达旦,素有“小汉口”之称,是中俄蒙万里茶道重要节点城镇。
1824年,广东茶商慕名而至,在渔洋古镇设厂经营,开启了湖北红茶出口俄罗斯的先河,鄂西南地区包括五峰、鹤峰与湖南的茶叶生产贸易连成一线,使五峰在骡蹄叮当声中,在山水崖壁之间,在青石板路上,踩出了闻名中外的万里茶道的辉煌。
每逢茶季,渔洋关镇人背马驮,商贾茶客,川流不息。镇上客栈、骡马店、饭馆、茶楼,各类店铺小摊,昼夜灯火通明,吆喝声不绝于耳。镇上十几家茶号通宵达旦烘烤制茶,茶香飘溢十里开外,让人闻之心醉神迷。渔洋河帆船点点,往来的船只在河里穿梭---
这里是一片圣美的土地。渔洋河钟灵毓秀,凝聚天地灵气,孕育着朴实的土汉儿女,同时也造就了风貌的传奇。五峰茶园飘香,山清水秀,峰峦叠翠,原始森林,古木参天,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北接八百里清江,南通武陵源、张家界,东连江汉平原,西达鄂西山寨。依岩傍壁,罕见的喀斯特大峡谷,沿着曲径通幽的栈道盘桓漫游,大山深处的潺潺溪流如同琴弦在轻拨低吟。公园分为坛子口、大湾口、蛟口、内口、断山口五大景区,景色均匀分布于流长近30公里,面积近70平方公里的柴埠溪两岸。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五峰县城西南30公里处,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20多座,最高峰海拔2252.2米。保护区总面积40168公顷,荟萃有野生维管植物2087种,拥有国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9种。
长生洞。位于老县城东南3公里处的天池河左岸,全长约4公里。整个溶洞分为七大景区,即春和楼、仙人坡、灵隐宫、长廊、天台、凯旋门、冬宫。千佛壁、文相岩、武士塔、石狮、莲蓬塔、鹰子岩、金沙滩等景观,惟妙惟肖。
白溢古寨。位于湖北省五峰县城北10.5公里处,山脉100平方公里有余,顶部平夷,面积约8平方公里。山体独立,四周皆为千丈岩石绝壁,唯南北两路可至峰顶。整个山体至下而上又形成两级陡壁。第一级陡壁上为面积12平方公里的白溢山寨,是数千年来土家人拥寨而守的聚居地。
巴风土韵,这里有深山家的味道。
土家抬格子,土家第一大菜。乡下杀年猪时,将鲜猪肉、老南瓜、萝卜、土豆拌以玉米面,在大大的蒸笼蒸熟后,抬上餐桌,邀请亲朋好友一起来品尝,庆祝丰收的喜悦。
十碗八扣,土家族最隆重的筵席。长长的拖腔直到席前,随之鸣炮,响匠吹起欢快的“菜调子”,东主前来敬酒。长长的拖腔直到席前,随之鸣炮,响匠吹起欢快的“菜调子”,东主前来敬酒,这是土家地区最隆重的筵席。
腊香肠,腊香肠——五峰地方风味名吃,也是款待贵客的佳肴。直接煮熟即食,或者煮熟后切片翻炒
羊肉包,百年老字号,精选上好山羊肉,独特配方,让游客慕名而来,齿颊留香。
香煎石磨豆腐,渔洋关煎豆腐讲究白、嫩、厚薄一致,看似简单的煎豆腐,没有繁杂的佐料辅味,却反而煎出了豆腐本身的香味!
喝一杯塞茶,品一口包谷酒,听一首山歌,住一宿吊脚楼---
五峰全境皆山,森林覆盖率达81%,“放下斧头、管住山头、守好源头”,深山璞玉自然而卧,寂静空悠令人超尘俗脱。原生态的亘古大山,蕴育着勃勃生机,春赏花,夏避暑,秋观月,冬滑雪。三峡后花园,五峰,带您体验天然氧吧、茶乡林海、原始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