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讲孟子谏齐宣王,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是当时鲁国贵族的后裔,后来搬迁到了山东的邹城附近,他的母亲非常重视对孟子的教育,著名的孟母三迁就是讲的这个故事,孟子从小就对孔子非常崇拜,并继承了孔子的仁政学说,他将儒家的政治理论和治国理论相结合,游说各个诸侯国,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恰逢这一年,燕王哙因为把国家让位给了国相子之,引起了燕国内乱。此时齐国的国君是齐宣王,就是那个让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原形毕露的君主,齐宣王见燕国大乱,就命令齐军去攻打燕国。燕国士卒不抵抗,城门也不关闭。齐军就捕获了国相子之,并连同燕王哙一起杀掉了。
这时孟子来拜见齐宣王,齐宣王就问孟子说:“有人要我不攻占燕国,有人又要我攻占燕国。我们和燕国是势均力敌的对手,但五十日便把它打败了,靠人力是不可能做到的,一定是天意安排啊。不攻占燕国,一定会有上天的惩罚。您觉得我们攻占燕国怎么样呢?”孟子回答说:“攻占了燕国而燕国的人民高兴,那么就应该攻占,古代有这样的例子,周武王就是这样做的。攻占燕国而燕国人民不高兴,那么就不要攻占它,古代也有这样的例子,周文王就是这样的。如果人们箪食壶浆的来拥护一个国家,难道还有别的目的吗?他们是为了躲避水深火热的生活。假使水还要更深,火还要更热,也就只能心向别的国家了。”
此时诸侯各国合谋想要拯救燕国。齐宣王对孟子说:“诸侯各国都在合谋攻伐我,该怎么样应对呢?”孟子回答说:“我听说以方圆七十里的土地而能治理天下的,就是商汤,没有听说拥有方圆千里的土地而畏惧别人的。您现在拥有这么多的土地,仍然还要感到害怕,为什么呢?是因为现在燕国虐待它的人民,大王你前去征讨它,人民认为您将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欢迎大王的军队。如果您杀死他们的父兄,捆绑他们的子弟,捣毁他们的宗庙,搬走他们的国宝,这怎么可以啊!天下诸侯各国的人民本来就害怕齐国强大,现在扩张了一倍的土地而又不实行仁政,必然会引动天下各国的兵众。大王你要赶快下命令,送回掳掠的燕国老小,阻止抢夺燕国的国宝,在燕国民众中商议,确立好燕国君王之后便离开燕国,那么还可以来得及阻止诸侯国出兵针对您。”但齐宣王并没有听取孟子的话。
不久,燕国人反叛齐国。齐宣王说:“我十分愧对孟子。”就派一个人找孟子请教,孟子说:“古代的君子,有过失就改正它;现在的君子,有过失就顺着它。古代的君子,他们的过失像日食月食一样,人们都能看得见它;到他们改正错误时,人民都敬仰他。现在的君子对于过失,岂止是顺着它,还跟着给它说好话!”意思暗指齐宣王犯了错,自己不思悔改,而且还一意孤行,为自己找借口,放纵他的行为,这才是最大的过错。
就在齐国伐燕事件平息后,新任的燕国国君对此事耿耿于怀,他广招贤才,发愤图强,终于看准时机发动了对齐国的进攻,结果如何呢?请看下章:乐毅攻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