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你最近一次带钱包出门是什么时候了?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出门不带钱包已成为一种习惯;
超市收银员逐渐减少;
高速收费有了ETC;
······
这些都是时代发展的烙印!
随着数字化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而我们正置身其中!
我们该如何与数字化时代相处?又该如何在这个时代站稳脚跟并让数字化为自己赋能?
最近,读到一本书特别有意义的书,我从中找到了答案。
《终身成长》,作者是布什·霍尔菲尔德·卡特琳,著名作家、演讲者和职业导师,她有在博世、汉莎、西门子和爱立信等公司20多年的国际项目管理、战略采购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经历所积累的扎实商业知识。卡特琳始终关注的焦点在于:价值观、人生意义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正如她自己所说:“我致力于研究人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帮助他们发现自身创造力——进而实现全方位的幸福和自主人生。”
这本书给当下每一位追求进步和成长的职场人士以及具有人才管理责任感的企业提供了未来职场的7大核心竞争力,从成长心态、终身学习、自我反思与调节、数字化、新型工作和敏捷、创造力、减速与平衡7个方面帮助他们自我调整和提升。
本文主要讲了三个方法,让我们敢于拥抱时代,从容展望未来。
01 拥有成长型思维,不断扩大舒适区
“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道路漫长且险阻,要想有所成就,就要不断地去探索。
探索意味着要突破舒适区,敢于面对挑战,敢于面对未知的恐惧。
同样,在职场中,我们也要不断提升自己,打破职业的天花板,拥有成长型思维,不断通过学习扩大自己的舒适区。
在这个数字化不断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化逐渐替代机械化,没有人敢说自己能在一个工作领域干一辈子,也没有人敢说自己在工作上一路顺风顺水。
书中提出:
灵活性是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动态世界的最佳答案。
如果你不想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被别人甩在身后,就一定要保持灵活——思想和行动上的灵活。
而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一个人如何历经属于自己的现实世界。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研究指出,人的思维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满足于现有成果,避免挑战的固定型;另一种是以努力为豪,抓住进步的机会,寻求挑战的成长型。这两种思维模式的不同影响着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拥有成长型心态的人认为,成功意味着“学习如何更好地理解世界”,会主动寻求挑战。
热播剧《心居》女主角冯晓琴,可谓是人生大赢家。
她从家庭主妇到养老院合伙人,弹幕上人人都说她是心机女,但我却被她的成长故事所打动。
冯晓琴一直保持努力向上的状态,她觉得自己一个外地人在上海没有亲人,唯一的梦想就是要扎根上海,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她的丈夫顾磊意外离开后,她没有沉浸在悲痛中,而是选择直面生活的各种苦。她白天送外卖,晚上照顾老人孩子,还坚持自己考财会证,最后还和志同道合的展翔创办了养老院,找到自己内心热爱的事业。
有句话这样说:有成长就会有幸运
冯晓琴是幸运的,她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实现自己的梦想。
她所收获的成长和改变是她一生最大的财富。
02 拥有持续的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过:“创造力是一种令人愉悦的智慧。”
创造力在于,遇到困难时迅速提出意见和解决方案,灵活应对突发情况并自发寻找新的方法。能够为不同的工作和生活领域带来原始创意。
现如今,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值得高兴的是,人类能产生疯狂想法的能力仍然被需要着,没有被机器人所替代。
企业越来越青睐富有想象力的员工,因为他们能够以好奇的心态且不断思考和发现创意。
你是否觉得自己跟创造力毫无关系?
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发挥创造力。
有人在烹饪时创造出美味的菜谱、在拍照时捕抓到特殊的视角、在设计时突然迸发的灵感等等,这些都是创造力所在。
创造力涉及方方面面,不仅限于艺术爱好和传统意义上的创造性职业。人们几乎可以在所有的行动中发挥创造力,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空闲时间。
如何培养个人创造力?
书中提到,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通过这种方式,每天只花几分钟的时间,以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激发和培养好奇心、开放性和趣味性。
另外,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持续深耕。
创造力不仅需要好奇心,开放性心态和热情,还需要训练,勤奋和毅力。如果你想要达到很高的创作水平,那么你应该从很早就开始进入专业领域。
比如,爱因斯坦曾在16岁时想象骑着一束光线前行,10年后他用相对论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如果没有热情和勤奋,他永远不会从神童变成真正的天才。
其次,放任自己,天马行空
尝试用疯狂的想法和愿景来激发你的想象力,包括用不同以往的思维方式,提出一些你从不会提的问题等等。
书中介绍了一种叫“六顶思考帽法”
以不同颜色的帽子为标志,参与者会以不同的视角参与讨论,每个帽子代表一种思考方式。这种讨论方式会有6种特有的思维方式不断引入其中,整个讨论过程会形成丰富而充满活力的讨论氛围。
尽管不是每个人都必须成为一名出色的发明家,但是拥有持续的创造力,会逐渐改变你看待问题的角度,而这种思维方式正是未来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
03 学会断电,从容展望未来
现如今,手机几乎是人人必备的产品。
没带手机或者手机没电了,感觉度日如年,甚至连手都无处安放。对于很多人来说,我们都希望能保持手机每天24小时永久在线状态。
如何改变这种状态?书中提出两个重要观点:
一是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意味着集中注意力将你的感知集中于此时此刻。你给自己设置一个“凝神时段”,确保在这个时段数字化成瘾并关闭电子邮箱;也可以给自己设置固定的电子邮件查看时间,用整块完整的时间专注于此项任务;还可以设定规律的休息时间,并将它们写入自己的日常计划。
二是学会断电;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把工作带回家,他们无时无刻都在工作,没有时间休息,也没有办法放松,长此以往,身体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学会“断电”尤其重要,深度放松有益于长远发展。
比如,每天步行回家,设置这样一个下班规律的动作,会有助于自己与一天的工作做出明确切割,告诉自己,此刻进入下班放松模式。
真正学会“断电”是帮助你提高生活质量的第一步,同时也能让自己保持轻松的心态,从容展望未来。
写在最后
瑞典作家阿斯特里德·林德格伦说:“人们需要花费时间,安静地坐下来,去思考前进的方向。”
深以为然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数字时代,我们要勇于拥抱改变,不断学习成长,从容展望未知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