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云(跟曾老师同步写征联训练营讲师)
上一节课【延伸阅读:第十节|对联上下联之间是什么关系?这里有一个你可能没听过的说法】我们讲的是上下联关系的问题。通过对传统互文的梳理,在对联的框架下,尝试建立一个大互文的概念。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作为修辞手法的互文,一是作为文体属类的互文。并试图给大互文下定义:上下联交互成文、配对成文。今天我们这节课的题目是:对联界“三体”存在9大问题,我也有,你躺枪了吗?下面是提纲:
〇、 前言
一、从镇北台同题联赛谈对联的风格类型
二、三体对联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和存在问题
(一)通俗体对联
1、通俗体对联的思想内容
2、通俗体对联的艺术特点
3、通俗体对联的存在问题
(二)应征体对联
1、应征体对联的思想内容
2、应征体对联的艺术特点
3、应征体对联的存在问题
(三)仿古体对联
1、仿古体对联的思想内容
2、仿古体对联的艺术特点
3、仿古体对联的存在问题
三、通俗体、应征体、仿古体对联的兼容并包、共融和合
(一)通俗体:尚实而不趋时,变言之无文为言之有文
(二)应征体:尚用而不趋利,变言之无新为言之有新
(三)拟古体:尚雅而不趋古,变言之无物为言之有物
好的。下面我们正式开讲。
一、从镇北台同题联赛谈对联的风格类型
镇北台,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榆林市城北,是明代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和"万里长城第一台" 之称。如何用对联写镇北台?有不同的组织举办了镇北台同题联赛。一个是某微信群举办的,一个是某论坛举办的。前者评出了优秀7副,后者指定10位选手每人写1副。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两类联作:
以下是某微信群举办的镇北台同题联赛优秀奖联作:
万千劫楼台犹峻,昔携要塞雄关、漠风冷月、画角狼烟,慨叹干戈往事;
四百年桑海已殊,今望绿洲铺翠、高峡含瑜、新城耀彩,颂吟锦绣华章。
东西锁两关,我自鼎中,铁臂长城连紫塞;
蒙汉成一统,人来吊古,晚霞归牧壮青原。
如巨锁扼边关要隘,气势恢宏,纵眸远眺,过往烽烟犹历目;
似宝石嵌西北长裙,景观亮丽,携盏长吟,今时泰世更怡心。
我自居中能镇北;
谁先登上可齐天。
观万里长城,谁能扼险守关,挺胸屹立红山骨;
问千秋勇士,尔敢横刀跃马,振臂高吟大漠风。
长城腹镇四层台,阻外寇攻防据险,贯东西气势恢宏,即连绵万里,便横成壮丽古今景;
大漠关开双地隘,利边陲贸易通商,控南北咽喉扼要,虽演绎千秋,却留住繁华蒙汉情。
登高思幽古,想当年烽燧狼烟,铁马金戈,壁垒森严堪御敌;
举首足青眸,看今日通衢广厦,庄田林带,边城风物恰怡人。
以下是某论坛镇北台同题全部联作:
曾经劫火立屏藩,蒙汉靖无虞,问斯地楼台傲雪,雉堞流霞,恁寻宝马旌旗猎;
但镇长城横锁钥,湖山怜有幸,慨当年漠上烽烟,云中鼓角,惟剩晴川林壑幽。
左接沧溟其气,右承朔漠其风,锁钥中横,东西紫塞携双隘;
内屏汉阙之安,外慑胡沙之烈,恩威雄坐,南北龙庭拜一台。
紫塞镇千秋,谁与说碧血黄沙,赤心白骨;
丹墀呼万寿,今犹是东蕃西亚,南海北韩。
遐荒卫国悬孤戍,雄争云漠间,战阵叠百里赤岩,裙襜折数重碧水;
浩落嗟歌散古愁,世指元明外,烟光着几行白雁,耕织在万点黄榆。
磅礴镇荒流,想诸公在望燕云,隐有风沙吹鼓角;
苍茫消战气,寻太守登临鸿雪,尚留忠勇壮边城。
控塞扼冲而曰镇,摄远宣威而曰镇,一万里东引西连,夭矫绝知龙有脊;
疆畿绥定欲为凭,绅商辐辏欲为凭,四百年胡尘汉骑,沧桑惯见雁惊魂。
狼烟不卷,王气沛充,四百年锁钥关河,昂首皓分边塞月;
杨柳秦云,牛羊羌笛,三千里融通胡汉,登台思接大风歌。
溯史向明,溯域向漠,戍鼓久无声,但余要隘台高,盘引龙躯护上国;
御敌可以,御民可乎,封疆虽有界,唯恐萧墙祸起,转教蚁梦溃长城。
盛世未应忘设险;
巡行不是为登台。
不必究戍者清戍者明,崔嵬四百年,任阁接鸿秋,霜磨雉堞;
无须辩何为战何为守,蜿蜷一万里,待时惊鹏鹗,势起龙蛇。
粗粗地比较这两组联作,可以看出大致有以下四点不同:
第一,在语言风格上,第一组偏于通俗,第二组偏于典雅。比如第一组出现“气势恢宏”“景观亮丽”这样不加修饰、类似白话的词语,第二组出现“蚁梦”“蜿蜷”这样含有典故、略显生僻的词语。
第二,在对仗安排上,第一组偏于只求宽对,第二组偏于力求工对。比如出现颜色这类可以形成小类工对的词语,两组的处理方式有明显差别。第一组,无论“绿洲”“高峡”“新城”的自对,“红山”“大漠”的互对,“幽古”“青眸”的互对,都没有做到颜色小类工对。只有“紫塞”“青原”的互对例外。而第二组,“紫塞”“丹墀”的互对,“碧血黄沙”“赤心白骨”的自对,“赤岩” “白雁”的互对,“碧水”“黄榆”的互对,都力求颜色小类工对。只有“紫塞”“龙庭”的互对例外。
第三,在谋篇布局上,第一组偏于简单直接,第二组偏于宛转多变。比如“万千劫楼台犹峻”一联,上下联第二分句分别以“昔”“今”领起,“登高思幽古”一联,上下联第二分句分别以“想当年”“看今日”领起。上下联分工非常明确,上联写古,下联写今。第二组,如“溯史向明”的下联,“御敌可以,御民可乎,封疆虽有界,唯恐萧墙祸起,转教蚁梦溃长城”,一二两分句有转折,三四五分句之间又有转折,显得章法摇曳多姿。
第四,在主题表达上,第一组偏于明朗,第二组偏于含蓄。如第一组“万千劫楼台犹峻”一联以“颂吟锦绣华章”作结,颂今的主题非常明确。第二组“曾经劫火立屏藩”一联,以“惟剩晴川林壑幽”作结,借鉴古诗以景作结的笔法,如吴恭亨在《对联话》所说,“吊古而不说破”,颇具含蓄蕴藉之妙。
从语言风格等方面综合考察,这两组同题联作及其作者大体可以归类于不同的类型。如诗歌界有这个体那个派一样,放眼当今对联界,也有不同的体、不同的派。关于对联作品和对联作者的分类,一些论者包括我在内曾做过尝试。我曾将当今联坛分为三大派别:老干派、应征派、复古派,后对这三派的叫法进行过修正。其他论者也作过叫法不一但内涵基本相同的划分,比如将应征联叫做实用联,将复古联叫做性情联,此外还有清联体、清联派的说法。现在,我想将这三种不同风格的名称进行统一,分别为:通俗体、应征体、拟古体。这节课我们就来分析流行于当今联坛的三体的特点和不足,并提出对联三体兼容并包、共融和合的粗浅思考,供大家参考。
正式讨论之前,我想说明以下四点:
第一,三体的概念并非十分精确。只是大致而言,便于论述和讨论。正如我们在论述对联特点时会讲到文学性和实用性,其实这两个特点是很难截然分开的。
第二,三体没有优劣之分。各有长处和不足,这是我们讨论的前提。以前有将老干体、应征体、清联体相提并论的说法,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即贬斥、否定前两体,褒扬、肯定后一体。我认为这是不公平的。现在我舍弃老干体和清联体的说法,代之以通俗体、拟古体,这样就可能显得更加客观、公正。
第三,不能将某人与某体机械地一一对号入座。有可能某一作者在同一或不同时期的联作分属于不同的体,也有可能一副作品归属于不同的体,也有可能什么体都不是。
第四,我并不偏向任何一体。作为研究者和教学者,我力求站在公平、客观、公正的立场看待这三体。我个人在不同创作时期或多或少也都存在这三体中常见的问题,几乎所有的联作也为这三体所包括。所举例子纯粹是就联论联,对作者并无特意或刻意褒贬。
下面,我们来具体讨论这三体对联类型。
二、三体对联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和存在问题
一般认为,对联脱胎于诗歌。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对联逐渐与诗歌分道扬镳,走上了一条与诗歌并不相同的道路。在自带娘胎里就有的文学性的同时,为了自立门户、壮大门户,争取生存发展空间,对联比诗歌更加亲民,更加追求实用性。因此,对联发展成为集文学性、实用性、大众性于一身的文体。正因此,对联的归类有点复杂。有人把对联归于文学家族,有人把对联归于应用文家族。正如前面所说,我们很难将文学性、实用性、大众性这三性截然分开。因此,我不同意文学性、实用性、大众性谁更重要的观点。三者本来就不可分割,何来谁更重要谁更次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受题材和读者的限制,对联中三性表现的程度和强度也会不一。因此,苛求春联要具有很强的文学性是不现实的;同理,主张风景联要考虑游客的不同文化水平从而写得尽量通俗易懂,这也是无道理的。
对应于对联的文学性、实用性、大众性,当今联坛便出现了仿古体、应征体、通俗体这三大风格不一的对联类型。下面分别谈谈三体对联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和存在问题。
(一)通俗体对联
前面讲过,对联是一种大众性很强的文体。基于这一特点,为了照顾大众的接受,某些类型的对联要求写得尽量通俗易懂,这就形成了通俗体对联。
1、通俗体对联的思想内容
通俗体对联的内容主要取材于当下的人物、事件、节日,尤其是一些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重要节日,主题主要是歌颂赞美,也有揭露批判。有时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宣传造势,会出现集中展示同题联的情况。具体而言,春联等传统类别,机关联、行业联、企业联、城市联、党庆贺联、国庆贺联等新兴类别居多。还有一些是格言联。这类对联,大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一般来说读者为普通群众,场合为公共场所,充分体现了对联作为文艺轻骑兵的宣传教化作用。
2、通俗体对联的艺术特点
总体而言,通俗体对联,给人以直白、直接的感觉,力求快速地反映现实和生活,鲜明地表达感情和观点。主要具有以下三个艺术特点:
第一,在语言风格上,偏于直白。
通俗直白,这是通俗体对联最显著的特征。这类对联一般文字寻常,意思明白,行文流畅,读者容易理解。
第二,在表现手法上,偏于直叙。
写人记事多用叙述的表达方式,平铺直叙,简单直接。一般短小精悍,没有过于纷繁复杂、曲折深隐的技法。
第三,在抒情方式上,偏于直抒。
抒情一般运用直接抒情的方式,议论也是直来直去,不隐藏自己的情感、态度、观点。
下面举几个例子。
既然绕不过禅关,便要思量如何进去;
纵使离得开俗境,也须参透怎样出来。
这是常江先生题浙江临海延恩寺对联。语言通俗易懂,富含哲理。
沧桑未改牛脾气,
进退还凭硬骨头。
此为刘志刚先生题永济市黄河大铁牛联。语言直白,虽然是咏物,但分明可见作者的个性、风骨、品格。
且趁十分春色,
再生一个猴娃。
这是我2016年猴年春联。用通俗的语言,表达朴素的愿望。
3、通俗体对联的存在问题
通俗体对联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人拿来诗词界的说法,戏称其为“老干体”。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语言过于枯燥,缺少形象。
极端者堆砌常用成语、口头语言、时尚新语(包括网络语言、时政词语),把对联写成了标语口号。
第二,表达过于直露,缺少余味。
表达是直露更好还是含蓄更好?我的答案是,得看具体情况,无所谓哪种更好。该直露则直露,该含蓄则含蓄。但一些通俗体对联作者在该含蓄时没有含蓄,导致联作读来如白开水,淡乎寡味。
第三,对仗过于宽松,缺少工巧。
对仗是对联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因此对联作者应该花大力气在对仗方面,力求精工巧妙。但一些通俗体对联作者在需要工对或可以形成对仗亮点的时候,却一味求宽,没能发挥对联的优势和特长。比如名词相对,颜色、方位、形体、动物、植物等一般需要小类工对,但通俗体作者似乎不大注意。
保护长江,不搞大开发;
平衡生态,岂能小作为?
此环保联获“歌颂改革开放 吟咏百姓心声”第40届春联大奖赛一等奖。基本上是政治词汇、领导讲话的拼凑,和标语口号差别不大。
雁字排空枫写意,
菊黄遍地我梳妆。
此联题秋景图。名词对仗一般要求,动物对动物,植物对植物,但此联“雁”对“菊”、“枫”对“我”有点错乱。“写意”对“”梳妆”也过于宽松,不能形成足够的张力。
总体上来看,在贴近现实这方面,不少通俗体对联采取简单图解和机械复制的方式,体现出过于趋时的倾向。
特别提示:本文为跟曾老师同步写征联训练营第1期教学内容。【延伸阅读:第一节 用13年写征联的经验和教训,换你直走正路、少走弯路】如需要阅读全文,请付费。
跟曾老师同步写征联训练营第2期春联实战班即将于2019年12月初开班,详情请看链接:每年春联征集总奖金逾300万,你能分到几杯羹?付费阅读本节课的联友,若报名参加训练营第2期春联实战班可以获得优惠。报名请留言或私信曾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