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期,文学老师谈到《雾都孤儿》的主人公一生时,兜兜转转,仿佛又回到了生命的最初,但心境大不相同,人生的轨迹其实是在螺旋前进。
半年的时间里,爱上了一件事,明确了一个心中目标。爱上的是散步。那种踏实地踩在地面上边和自己对话的感觉棒极了。今晚饭后在公园散步时,偶遇了一群“卖艺”者(搜刮大脑依旧想不出更好的“二字”,暂且用卖艺吧),或身材矮小,或视力不佳,或腿脚不便…各种不足,却不得不依傍着最不想要的同情讨生活。小时候,他们就是我的“痛点”“敏感点”,因为我也是其中一员。“残疾”二字一直伴随着我辛酸的成长,刺激着我朝前走,但终究难以释怀。直到大学时期,偶然读到一篇名为《胎记》的短篇小说,里面的文字让我第一次真正的释怀。现摘录如下:
你是我遇见的唯一一个像自己的人。
我不停地阅读它,不停地想着它,一点一点地,我开始看清了自己是谁。别人的人性都藏在里面,但我的却戴在脸上,那就是我和所有其他人的区别所在。上天不准我隐藏我是谁,每次人们看着我的时候,一眼就能看进我的灵魂。我不是一个难看的女孩——这点我知道——但我也知道我将一直都活在脸上那块斑痕的阴影里。想去掉它是徒劳的。它是我的生命中心,清除它无异于自我毁灭,我将永远不会拥有那种做普通人的幸福。
这段文字于我而言,意义极为重大。毕业之后的六七年,极少再受到“残疾”二字的困扰,每当学生无意问起的时候,也很坦然地告知幼时得了小儿麻痹症。也正是这段文字,让我第一次切身地体会到了文字的力量,大概也是这时起,文字由兴趣转为挚爱。只是一直受懒惰心理作祟,文学梦暂且搁浅。如今看到这群“卖艺者”,我想,一个人,无论高大与否,无论失明与否,无论行动方便与否,大抵都可以追求自己的幸福。他们的心情我感同身受,因此我并不同情他们,只是想传达一份理解,用微信扫了10元,也希冀他们能被生活温柔相待。如若不然,也能拥有一颗生活虐我千百遍依旧奋勇前行的勇气。
2019,我默默地经历了一场自己的“死劫”。这场“死劫”,一言难以概述。人生的际遇就是如此奇妙,有些事人生就是只有一次。当然,我的“死劫”自然而然没有轻松地让我度过。大半年的焦虑不安,夹杂着太多次的嚎啕大哭或者默默泪流不止。这样的记忆如此鲜活地存在着。但人总是要活下去吧,自己也总要救自己吧。所以,一点一点地将自己从深渊里拉扯出来。这样的挣扎过程,耗尽了我太多的心血,换来了此刻的淡定从容。如此兜兜转转,我也仿佛回到了自己生命轨迹的最初原点。也正因为我的“死劫”,开始明白了人要为自己而活。现在,我重新燃起了自己心中的目标——考研。暑假期间一直在专业选择上纠结。汉语言文学?心理学?教育学?直到今天与自己的对话中,我才最终确定下来。教学时,我常常会和自己的学生说一句话:上帝给了你什么能力你就别浪费它。一直以来,在文学方面,自认为有所领悟。如果每个人都有天分的话,我想这是上帝给予我的“天分”。我所迟迟不去充分发挥其实是惰性使然。感谢“死劫”,再次助我攻克了一大心病。现在行动力不错,不断地让自己忙碌起来。因为一旦空闲下来,极可能再次被“死劫”抓住不放。我讨厌那种死样的自己。此刻,我确定了自己的方向——汉语言文学。在这方面,我又自信又欢喜。真的太棒了!
螺旋前进,这就是我的螺旋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