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匡衡”这个名字,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是谁,但是“凿壁借光”这个典故估计是家喻户晓。没错匡衡就是那个凿壁借光的孩子。
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小时候的匡衡因为想要省灯油钱,悄悄的凿开邻居家的墙壁,用隔壁家里透过来的灯光努力学习。
那么小时候这么努力的匡衡长大后究竟有多大的成就呢?
匡衡对《诗》的理解十分独特透彻,当时儒学之士曾传有“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之语,是说听匡衡解说《诗经》,能使人眉头舒展,心情舒畅,可见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匡衡被当时的太子刘奭看中,就是后来的汉元帝,汉元帝非常喜爱儒术文辞,尤其喜好《诗经》,曾多次亲自听匡衡讲《诗》,对匡衡的才学十分赞赏。匡衡也因此一路高升,最终当上了丞相,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由于匡衡有功于国,元帝封匡衡为安乐侯,封地本来只有三十一万亩。但是匡衡利用郡图出错,非法扩占了四万多亩,且没告之任何人。匡衡在职期间,行为非常不检点,多次受到同僚们的告发,可是汉元帝信任匡衡,没有彻查此事。到了成帝时,匡衡的儿子匡昌酒醉后杀人,被抓入狱。越骑官员们与匡昌的弟弟准备合谋救匡昌。事情被发觉后,匡衡受牵连。再加上司隶校尉骏等告其“专地盗土”(指扩大国界),这个时候匡衡才被免为庶人。
一个人的道德品行与知识和能力无关。关于匡衡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勤奋以及不惧艰辛学习的恒心与毅力,但是还要明白不骄不躁以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