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驯化可以定义为:栽种某一植物并由此有意或无意地使其发生不同于其野生祖先的、更有利于人类消费的遗传变化。
所有的作物都来自野生植物。某些野生植物是怎样变成作物的呢?这是一个特别令人困惑的问题,我们的祖先为什么会想出“驯化”植物这个主意来?而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就植物来说,我们不过是无意间“驯化”了植物的成千上万种的动物之一。
以野草莓为例子,当草莓的种子还没有成熟、不能马上播种时,周围的果实是又青又酸又硬。当种子最后 成熟时,果实就变得又红又甜又嫩。果实颜色的变化成了一种信号,把鸫一类的鸟儿吸引来啄食果实然后飞走,最后吐出或随粪便排泄出种子。当然,草莓并不是有意要在种子准备好撒播的时候去招引鸟儿。鸫也不是有意要去驯化草莓。相反,草莓是通过自然选择来演化的。
然而自然选择对种子和果实所起的作用正好相反。果实好吃的植物让动物来撒播它们的种子,但果实里的种子必须很难吃。否则,动物就会把种子嚼碎,种子也就发不出芽来了。
至于为什么以前的农民驯化了杏树却没能驯化橡树呢?
首先,它们生长缓慢,可能使大多数农民失去耐心。其次, 橡树所结的坚果无论是大小还是味道都适于松鼠。最后,杏仁和橡实的最重要差异也许是:杏仁的苦味由单一的优势基因所控制,而橡实的苦味似乎由许多基因所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