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利: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为都江堰首灌之地,外加水利建设,旱涝保收,好地好水,温度适宜。
天时:赶上改革开放,只要有生产资料,不愁没有市场。
人和:1、包产到户之后,只将第一农业分配给个人,集体土地和以往的集体增益仍归集体保留。用以往的集团增益继续开设集体工厂,如豆瓣厂、酒厂、砖场、酱油厂、醋场、拖拉机厂、复合肥厂等。因为农村集体由于人才、技术问题无法与城市企业比拼高科技领域,所以因地制宜,搞本地擅长的领域,如农副产品加工等,比如郫都豆瓣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当时还无需为此类大品牌商标付费,战旗村的豆瓣厂便可以充分利用知名地理品牌的影响力,卖出自家产品。而拖拉机厂忙时用于农业生产,闲时还能用于运输盈利。
2、人心齐。因为集体经济利益分配是全体收益,利益是实打实的享受到的,所以本村人民从心里都很支持搞集体经济,做土地统筹的思想工作时难度有所降低。(老百姓是否有查账监督的权利?)
3、能吏。连续几任书记都支持集体经济,在大包干的时候没有像多数农村地区,将大多数的集体土地全部出租给个人。并且在没有网络的年代,不断去调查其他经济快速发展的模范村,如华西村、刘庄村、南街村、宝山村等,进行数日的实地考察,听取当地村干部的讲解、村民的讲解和其他去取经的考察人员的看法等,放弃起点太高,发展模式也无法重复的村落研究,着重于与本村起点类似,经济规模也类似的村落的发展模式研究。土地归生产队,集体的积累资产(工业)归大队所有,这是两层楼模式;而土地和集体的积累资产都归集体所有,可以高度统筹调度,这是一层楼模式。村领导班子调查后发现,经济发展迅速的村庄多是采用一层楼模式,在总结出相应的理论后,村领导班子决定摒弃完全成为割裂式的小农经济结构,确定要以统筹本村土地发展集体经济才能成功发展本村经济的思路。之后领导班子开始研究土地法,确认需要80%以上的村民同意,便能继续以集体模式统筹本村土地,将带回来的宣传片以小队为基础,挨家挨户的放映讲解,宣传思想,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实现了村集体重新高度统筹调度本村土地的计划,重修道路,重划农田,不再有个人田地的分界线,使土地更加平整笔直,便于大规模使用机械,以及分配工业用地。所得集体收益归全体村民所有。(出地分红,类似股份制?)
小农经济模式无法与城市工业相抗衡,只能继续被工农剪刀差收割效益,但是按照战旗村的思路,以集体经济为基础,办理集体企业(一个村即可成为一个中等规模企业),因地制宜,利用现有的技术和人才发展适合本村的工业,如农副食品加工、农业相关用具加工等。战旗村突破了小农经济的局限性,发挥人力成本优势和用地优势,开办集体所有的工业,与城市工业进行竞争,现在有一定知名度后,又可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通过同时进展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摆脱农村长期收到工农业剪刀差剥削的弊端,这是一种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成功实践。
工业文明时代要求平面资源,生态文明时代要求的是空间生态资源,以环境换工业的时代渐渐过去,以生态文明为未来的时代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