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策略单元的单独设置,使得我们可以更集中也更为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指导和训练,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以六上阅读策略单元为例,有目的的阅读作为一种阅读策略,是在“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三个阅读策略单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前期学习阅读策略基础上的综合运用,旨在培养学生带着目的阅读的能力和意识,有较强的阅读针对性和目的性,是小学阶段一种较为高阶的阅读能力。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在认识、理解这一阅读策略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与运用这一方法呢?我认为理清前后联系,明晰编排意图;巧借策略导引,有序落位目标是关键。
一、理清前后联系,明晰编排意图
统编教科书从三上册开始独立编排阅读策略单元,分别为三上的“预测”、四上的“提问”、五上的“提高阅读速度”、六上的“有目的阅读”,四个阅读策略单元分布在不同的年级和学段,相对独立,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内在的编排逻辑和前后联系呢?这是我们首先要理清的,只有理清了几个阅读策略单元之间前后的逻辑关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指导训练,不断地把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那么,几个阅读策略单元间有着怎样的内在逻辑关系,编者的编排意图又是什么呢?我们不妨通过逆向思考的方式来理清单元间的前后关系。
如果我们把几个阅读策略单元的顺序调换一下,先安排“提高阅读的速度”、“有目的的阅读”,再安排“预测”和“提问”,这样的编排逻辑可行吗?我们就会发现问题,提高阅读速度和与有目的的阅读对于第二学段的孩子要求太高了,与学生的实际的阅读基础能力不匹配,从二年级刚上来的孩子尚不具备学习上述两个阅读策略的能力。那么,第二学段的孩子在阅读层面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呢?第二学段是第一学段的延续,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仍应放在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呵护及阅读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上,而“预测”和“提问”这两个阅读策略,正迎合了第二学段孩子的这一逻辑起点。“预测”和“提问”都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孩子们可以通过自我“提问”和对后面内容的预测,促进自我理解能力的提升。而到了第三学段,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策略和方法,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此时,开展有目的的阅读,恰逢其时,开展有目的的阅读,就是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采用恰当的阅读方式来展开阅读,旨在促成孩子成为高效的阅读者,使孩子具备更高阶的阅读能力。由此可见,四个策略单元的编排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呈现了一定的梯度,内在联系紧密。
二、巧借策略导引,有序落位目标
六上策略单元选编了2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分别为《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和《故宫博物院》,编排体例与前三个阅读策略单元很相似,两篇精读课文提供阅读策略的示范和指导,略读课则是在此基础上的实践运用,交流平台为方法的梳理和总结。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这一策略单元的训练目标如何一一落位呢?我们可以巧借教材提供的策略导引,有序落位目标。
(一)借策略导引,习阅读方法
与前几个阅读策略单元相似,教材编者在编写这一单元的教材时,通过阅读提示、课后练习、课文旁批、交流平台等助学系统,为这一单元阅读策略的目标落位提供了策略导引,我们可以巧借这些策略导引,激发学生的阅读内驱,引导学生开展有目的的阅读活动,习得阅读方法,提升阅读效度。以《竹节人》为例,教材编者在课题下有一段阅读提示: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如果给你以下任务,你会怎么读《竹节人》这篇课文?①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②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③讲一个关于老师的故事。教材编者为了实现学生有目的的阅读,为学生设置了三个学习任务: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体会传统玩具带来的乐趣;讲一个关于老师的故事。
三个学习任务,就是三次有目的的阅读活动,我们可以巧借这三个学习任务,来落位本单元的阅读训练目标。以第一个学习任务为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为了高效地完成这一学习任务,你们打算怎么读这篇课文?”让孩子畅所欲言,交流小组成员的阅读设想,打算采用的阅读方法,教师随机梳理;而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设想,开展任务驱动下的竞赛活动,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任务的时间最短;最后是小结提升,请优胜的小组介绍经验及采用的阅读方法,随机出示园地交流平台的阅读方法:“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系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开展有目的的阅读活动,根据阅读目的关联度大的要细读,关联度不大的内容可以采用浏览、跳读的方式,这样可以有效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其他的两个学习任务,也可以采用这一阅读方法,举一反三,开展有目的的阅读训练,落位训练目标。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则着重需要用好课文旁批,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旁批提供的策略导引,如“每个自然段往往有提示主要意思的语句,阅读时我做注意找出来”;“这段的段首提到了地球外的其他行星。通过提取关键信息,我知道这些星球上是不存在生命的。”等旁批提示,开展有目的的阅读活动,继续训练和巩固“细读问题相关内容,跳读无关内容”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
(二)创生活情境,练阅读能力开展有目的的阅读活动,最终引向的是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运用阅读策略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故宫博物院》是本单元的略读课文,编者意图很明晰,重在运用,引导学生运用已积累的阅读策略,开展有目的的阅读活动,锤炼阅读能力。教材为学生创设了两个近乎真实的生活情境,设置了两个学习任务:一是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路。二是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两个学习任务都无限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样都需要通过有目的的阅读活动来达成。教学这一课,我们可以紧扣这两个学习任务,为学生创设“我做小导游”的任务情境,充分突出自主性,继续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有目的的阅读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任选其中的一个学习任务,通过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完成目标任务,整个教学过程,情境贯穿始终。最后进行交流展示,展示学生制作的路线图,现场做小导游介绍故宫,并在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回顾制作、准备的过程,重点交流你是怎样根据目标任务开展阅读活动的,采用了怎样的阅读策略,以此来总结回顾有目的阅读的策略和方法,进一步加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