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猶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猶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膠鬲,皆贤人也,相舆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猶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浅释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猶运之掌也。武丁让诸侯来朝见,拥有整个天下犹如在掌上转动东西一样,如此简单(为什么如此简单呢?因为从商汤到武丁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从商汤到武丁,经历了六七位贤君,所以天下是稳固的,治理天下易如反掌。并且武丁是一位贤君,在武丁那个时期称为'武丁盛世";武丁是殷商最后一位贤君;从武丁开始一直到商纣王,一代一代的君主开始不施行仁政,大约经历了一百二十年,纣王以后商朝就灭亡了)。
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猶有存者。纣到武丁时间并不久远,一百多年的时间,但是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过去的世代相传的那些好的习俗还在。过去从商汤到武丁,那些为政的、善良的,为民请命的还留下来了。故而到商纣王时期,虽然无道,但是还有很多百姓并不愿意离开商朝,也不愿意推翻商朝,并且最重要的还给商纣王遗留下很多好的东西,比如仁政,国家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贤德之人还有很多,如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膠鬲等人辅佐纣王,所以很长时间商朝才会灭亡,故而想要推翻商纣王没有那么容易。没有一寸土地不是归纣王所有,没有一个百姓不是他的臣子。然而文王只有百里之地起家,所以难矣,需要武王和周公继之。
延伸
事物的规律:不是一下兴盛,也不是一下衰亡,是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一家企业经营的很好,不是一年,俩年的努力,是长时间的努力逐渐达到顶峰。一个企业灭亡也不是一下灭亡的,是一件事一件事情,逐渐走向衰亡的。俩个人的感情,也是如此。明白这个事物发展的规律,是让我们要有及时觉察的智慧。我们要学会在一件事情没有呈现结果之前及时觉察问题出在了哪里。
比如,有人说我的爱人怎么突然对我不好了呢,其实不是的,中间是有一个时间线的,只不过是我们没有及时觉察到,看到问题;这个时间线的长短,根据事情的大小有所不同。无论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时间线的,都是有迹可循的,我们要从中去看到规律与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