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回到千年以前,在中国历史上,南唐后主李煜,是一朵奇葩。
他是一位文艺皇帝、亡国之君,好声色,喜浮图,治平无方、国亡身虏,在政治生涯上免为其难地扮演着那个无所作为的君主,随着时光的流逝,作为“薄命君王”的他,逐渐被淡化,而作为工书画、精音律,醉心诗词,才艺超群的李煜,其艺术生命依然栩栩如生、风流倜傥地活在人们心中。
李煜是一位失败的皇帝,他不想做国主,却又贪恋奢侈的生活;他才华横溢,却终日舞文弄墨不理朝政;他宽厚待人、施善于民,却无力保住自己的国家。这个集词宗与君主,天才与庸才,成功与失败于一身的复杂人物,犹如辉煌灿烂银河中的一颗灼灼闪光的明星,以其超越时空的独特魅力,经年累月引人瞩目。
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东方国度最浪漫的七夕夜里,天上牛郎织女含泪相见,人间善男信女诚意祈祷,在古城金陵的一座富丽堂皇的王府里,传出阵阵清脆的婴儿啼哭声,这个小小的婴儿,就是吴王李璟第六个儿子——南唐后主李煜。
父亲希望儿子终生幸福,诸事如意,就为孩子命名“从嘉”,让他一切从“嘉”吧,从嘉的故事有个传奇的开篇,家人们相继抱起这个可爱的初生儿细细端详时,才发现他竟天生异相:天庭饱满,双颊丰腴,前面两颗门牙合二为一,其中一只眼睛有两颗瞳仁。“骈齿重瞳”在古代玄学中,这面相是稀有的贵人相,李府上下到处洋溢着喜气。
李煜,初名从嘉,刚出生,就有世上最好的锦衣玉食,奶娘和丫鬟都经过了精挑细选,他的童年是在万般呵护下度过的。在他人生的第七个年头,成长的家庭发生了巨变,公元943年,祖父病逝,父亲继位,李煜和五个哥哥一起摇身变为皇子。
然而,这种身份上的变化,竟然失去了寻常百姓人家的手足相亲之情,因为他生就一副异于常人的重瞳,被心胸狭隘的长兄弘翼视为项羽再世,看作是争夺皇位的劲敌,从而对他进行无端猜测,这让幼小的李煜心里笼罩上豆萁相煎的可怕阴影。
他的父亲有很多孩子,上面有哥哥下面有弟弟,李煜这个不上不下的位置,如果不是因为重瞳,或许就泯然于众了。为了免遭杀身之祸,李煜自少年时代起,就自甘寂寞,将功名利禄视为身外之物,对于军国大事,尤其退避三舍。
萧蔷之内的险恶风涛,把李煜的生命之舟推进了五光十色的文山艺海,“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诗词、书法、绘画、音乐的广阔天地,把他内心的忧虑和恐惧转化为欢乐和自由。散漫洒脱、自由放荡、恬淡自适是少年李煜的理想人生。
作为皇子,李煜从来没有参与过南唐的政治生活,他基本上就不知道政治为何物,也不知道国家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之中,他认为这一切都不是他应该考虑的,他只要可以享受美酒、写出好诗、好词,就实现了他生活中所追求的一切。
然而,命运,无影无踪,却把我们每个人紧紧得掌握在其中,如同被包裹在密不透风的蚕茧里,扑朔迷离。
醉心于文学的李煜,根本不敢想有朝一日他可以君临天下。长兄弘翼没能活到继承皇位的那一天,虽然他为那一天费尽心机,作为排行老六的李煜,惊奇地发现,他的五个哥哥都是在未成年就去世了,他竟然成为南唐皇位的第一继承人。
阴差阳错,还是意外的收获?也许连李煜自己都说不清楚自己的心情,他显得手足无措,像是一个被命运推着走,毫无头绪的孩子,走到哪里,就停留在哪里。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使李煜的生活体验一直局限于风花雪月、儿女情长中,他个性中的伤感、洒脱、任性、柔媚渐渐成为主旋律,婚姻更加重了这种旋律。
李煜18岁时,娶了比他年长1岁的妻子娥皇,娥皇不仅容貌娇媚,更是名震一时的才女,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通,长于音律,擅长歌舞,弹得一手好琵琶,相同的喜好令李煜和娥皇心有灵犀,一个眼眸流转,就知道对方心中的所思所想,李煜渴求的琴瑟和鸣如愿以偿。
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李煜《长相思》
情人眼里出西施,在李煜的眼中,娥皇宛若仙女下凡。生活是梦幻、温柔、浪漫的,似乎只有鸟语花香、笙歌艳舞、诗情画意。然而,这时的南唐战火纷乱、国事日非。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二十五岁的李煜在风雨飘摇中登上了南唐皇帝的宝座,这对既不能整军经武又不能驭臣治国的文人来说,不啻是历史的嘲弄,“南朝天子多无福,不做词臣做帝王”,命运偏偏和这个风流倜傥的才子作对,硬是强人所难,把他推上了安邦治国、经世济民的君王宝座。
李煜即位时的天下时局,统一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和定势,经过半个世纪的大浪淘沙和“五代十国”间的优胜劣汰,历史选择了方兴未艾的大宋作为“分久必合”大任的执行者。在赵匡胤心中,南唐迟早会属于大宋,而李煜,不过是个任人鱼肉的懦弱者。
身不由己,南唐做了北宋的附属国,李煜从一继位,就定下了对宋恪守臣道,以求偏安于江南的国策,在醉心于诗词的皇帝心中,没有任何建功立业的想法,国家独立并不重要,他只要保住他的祖业。
李煜即位后,册封娥皇为国后,此时的娥皇不再是那位温婉情如的少女,而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虽然山河飘零、寄人篱下,但在深宫之中,李煜尽享天伦之乐。但好景不长,万物皆有裂痕,这位与李煜厮守了近十年的皇后却不幸身染重病,李煜既悲伤又难受,为她请遍了国内名医,并且还为她求神拜佛、虔诚祈祷,一直陪在左右。
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边。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
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长少年。
——李煜《后庭花破子》
上苍垂怜,能够让妻子早日安康,像过去一样,一家人一起赏花赏月,但遗憾的是,与李煜的意愿相反,娥皇的病情没有变好,不久后,就去世了。“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在历代帝王中,很少像李煜对于亡妻表现出如此深挚的感情,泪眼迷离中,李煜哭诉上天的不公,在他心中,不仅有失去爱妻的苦闷,还有一份愧疚。
也就是在娥皇生病的这一年,李煜认识了娥皇的妹妹小周后,小周后和她的姐姐一样,甜美动人,李煜很喜欢那种稚气的美,风流多情的君王,忘记了自己肩上的所有职责,他不亦乐乎地穿梭在爱情里。小周后成为皇后,也是南唐最后一位皇后,李煜在他的安乐窝里乐不思蜀,南唐就像是失去舵手的一叶孤舟,在茫茫黑夜中,飘飘荡荡地不知驶向何方。
南唐已对北宋称臣,李煜放弃了国号,将中枢三省尽数更名,连封王的名号也一律降格,就连他本人也放弃了君王的尊荣,每当北宋遣臣来见,他总是脱去一身黄袍,身着下臣所穿的紫衣前去面见,一个君王做到如此地步,已经丧失了王者应有的雄风傲骨,但是,赵匡胤要的是天下,并不在乎唾手可得的快感。
北宋太祖开宝八年,即公元975年,宋朝军队攻破南京,南唐后主李煜被俘,南唐宣告灭亡。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李煜《破阵子》
清代学者赵翼说:“国家不幸诗家兴,赋到沧桑句便工”。这句话,正是对李煜一生的真实写照。他的词作句句都是经典,尤其是国破被俘之后的作品,更是意境开阔,情真意切。
被俘后的李煜,像是被关在金笼里的鸟儿一样,赵匡胤封他为违命侯,小周后为郑国夫人,虽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就在这重门深锁,梧桐萧疏的日子里,李煜写了“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远离南唐故土,李煜心中的离恨越来越强烈,绵绵不断、永无休止的思乡之愁,冲击着李煜的内心世界,他的文学才华被残酷的命运激励出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李煜虽然是个亡国之君,但是赵匡胤还算是个仁义之人,他并没有剥夺李煜性命,而是礼遇有加,但不幸的是,赵匡胤没当多久的皇帝就去世了,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赵光义最听不得的就是李煜的这种乡愁。
公元978年的七夕,正是李煜的生日,他让乐工们演唱了自己刚写的一首新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余音袅袅,恍如仙乐,终于使赵光义嫉恨成怒,萌动杀机,李煜在42岁生日时,被赵光义毒死。
这个生于七夕,也死于七夕的传奇人物,就这样结束了他那大起大落的一生。当李煜去世的消息传到南唐旧地时,街头巷尾多有哭者,李煜虽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甚至也不是一位合格的君主,但他并没有昏庸到令他的人民对他深恶痛绝的地步。
风流半生,愁苦半生的词人帝王,曾引起多少骚人墨客的感伤,他是帝王,不能永续江山,但他的诗词却取得了高超的艺术成就,一往如初、真情不改的“词心”写出了人生的悲哀,也写出了人生的魅力。